昨天中午,婆婆又在电话里对她老姐妹说:"我家儿媳妇啊,那真是没得挑!"隔着厨房的门,我听得心里暖洋洋的。这样的话,她已经说了快三年了。 要知道,刚结婚那会儿,婆婆可没少在背后嘀咕我。"城里姑娘娇气得很,十指不沾阳春水,哪知道过日子的不容易。"这话传到我耳朵里时,说不委屈是假的。 婆婆是那种典型的农村老太太,勤俭持家一辈子,最看不惯的就是浪费。而我呢,从小在城里长大,花钱确实没她那么仔细。买个菜多花三五块钱,她都要唠叨半天:"这韭菜隔壁摊子才三块五,你非要买四块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 ![]() 我老公夹在中间也为难,一边劝我理解老人的习惯,一边跟他妈说别管得太宽。家里的气氛一度很紧张,吃饭时都能感觉到婆婆那双审视的眼睛。 转机出现在那个雨天。 那天下午,雨下得特别大,我在公司加班到八点多才回家。一进门就看见婆婆一个人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房间里只开了一盏小灯,显得昏暗又冷清。 "妈,您怎么还没睡?"我放下包问道。 "等你们回来呢,小峰说要陪客户吃饭,可能要晚一点。"婆婆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 我走近一看,发现她右手包着纱布,衣服袖子上还有血迹。 "妈,您手怎么了?"我赶紧蹲下查看。 "下午包饺子的时候,刀子滑了一下,划了个口子。"她想把手缩回去,"没事儿,就是个小伤。" 我轻轻拉过她的手,纱布已经渗出血丝。"这哪里是小伤,得赶紧去医院看看!" "大晚上的,算了吧,明天再说。"婆婆摆摆手。 但我看着那道足有两厘米长的伤口,心里着急得不行。二话不说,拿起雨伞就要扶她出门。 "真的不用,小刘,你别折腾了。"婆婆还在推辞。 "妈,您要是我亲妈,我也得这么着急。"我一边给她披上外套,一边说,"伤口这么深,万一感染就麻烦了。" 雨夜里打车不容易,我们在路边等了二十多分钟。看着婆婆脸色有些发白,我心里更着急了,举着伞一边挡雨一边不停地招手。好不容易来了辆车,司机师傅看我们一老一少在雨里淋着,也没嫌弃血迹,痛快地把我们送到了医院。 急诊科人不多,但也排了近一个小时的队。我扶着婆婆坐在等候椅上,她频繁地看表,嘴里嘟囔:"这么晚了,耽误你休息了。" "妈,您别这么说,家人之间哪有什么耽误不耽误的。"我拍拍她的肩膀,"您平时照顾我们够辛苦的,我做这点事算什么。" 医生给婆婆清理伤口的时候,她疼得直咧嘴,我在旁边握着她另一只手,心里也跟着揪着疼。缝了五针,医生叮嘱要按时换药,不能沾水。 回到家已经快十二点了,老公也刚到家。看到我们浑身湿漉漉的样子,赶紧问怎么回事。 "你媳妇好着呢!"婆婆抢着说,"我手受伤了,她二话不说就带我去医院,雨那么大也不嫌麻烦。" 那一刻,我看到婆婆眼里有种我从未见过的神情——那是感激,也是认可。 第二天一早,婆婆就开始逢人就夸:"我家儿媳妇昨晚带我去医院,雨下那么大,在医院陪了我两个多小时..." 邻居王阿姨说:"现在这样的儿媳妇可不多见了。"婆婆听了,脸上乐开了花。 从那以后,婆婆对我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我买菜稍微贵点,她不说了;我偶尔点个外卖,她也不唠叨了。反而经常在电话里跟亲戚朋友说:"我家儿媳妇心善,对我比对她亲妈还好呢!" 其实想想,我也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在她需要的时候陪了她一趟医院。但对她来说,这件"小事"却让她感受到了真正的温暖和关怀。 前两天,婆婆又跟她妹妹通电话:"我家儿媳妇啊,上次我手受伤,雨那么大的晚上,二话不说就带我去医院..."我在厨房听着,心里五味杂陈。 老公悄悄跟我说:"妈现在逢人就夸你,你那天晚上的举动,她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呢。" 我忽然明白了,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最珍贵的不是什么贵重的礼物,而是在她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有人愿意毫不犹豫地伸出手。那种被人真心关爱的感觉,会让她们记一辈子。 现在每当听到婆婆在别人面前夸我,我都觉得那个雨夜的奔波,真是值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