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史园地 | 潘红星:涟东独立团编入二十三团始末

 虛怀若谷 2025-05-24

钢铁的部队,精神的家园。38军子弟公众号平台欢迎您!

图片

   冀鲁豫抗日烽火成长的338团2营(上)

   冀鲁豫抗日烽火成长的338团2营(下)

从草莽武装到抗日先锋——338团3营

     ——————————————————————————————

         涟东独立团编入二十三团始末                                       

翻阅步兵338团团史《光荣的团队》一书,你会发现这支红军团在抗日战争开创盐阜抗日根据地时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一时期338团前身部队是黄克诚率领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第25团、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三团。艰苦奋战盐阜区三年间,由一个红军团骨架扩编而来新团队,经过浴血錘炼,䃼充壮大最终成长为苏北根据地一支主力团。其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源源不断编入了一支又一支苏北子弟兵团,就像涓涓溪流汇聚成势,终成大江大河巨澜。本文重点讲述这一时期编入苏北子弟兵团的其中一个代表——涟东独立团,并介绍涟东独立团是如何诞生、发展及编入二十三团的过程,以对团史拾遗补缺。

关于涟东独立团编入二十三团,团史中只有简短一行文字:我团进驻阜宁板湖一带休整,并合编了涟东独立团,战斗力有了进一步提高。涟东独立团是什么样的部队?他是如何发展壮大的?最后又是怎么编入二十三团?团史中并没有写明。要搞清这段史实,须回溯到1940年中央关于巩固华北、发展华中战略部署。遵照此战略方针,当年黄克诚率一万多人的八路军第五纵队南下皖苏,开辟战略根据地。于19408月到达苏北,他曾经给中共中央中原局并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彭德怀、左权发过一份电报,对刚刚成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以及盐城、宝应、淮河以北区域地方武装情况,作了如下客观分析和汇报: 

图片

电文如下五纵队三个支队,原苏支(苏支指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为一支队,原二旅(指八路军第四纵队新编第二旅)为二支队,南支(指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张爱萍部(指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总队长兼政治委员张爱萍)为三支队。

(一)一支队共三个团,现共有九千人(六千老的,三千新的)。两个老团,一个新团增加外,战斗和工作均保持过去一军团作风。对统战策略掌握较差,现有进步,群众纪律较差,干部狭隘不能照顾全局,与地方党政和其他兵团关系均欠缺,估计为长期巩固基础,纠正不困难。

(二)二支队两个团,均新团。华北到华中减员甚大,现共三千余人。火力弱,战斗力不强,开始情绪不高,最近较好。部队纪律和地方关系还好,群众称为老八路。干部文化、政治水平均低,部队战斗作风未锻炼出来。

(三)三支队三个团,均新部队,约四千余人。两个团火力较好,战斗力相当;一个团火力弱,战斗力不强。各种制度开始建立,群众纪律较好。

(四)纵直一百余人,只有参谋处,供给、卫生、政治机关均未建立,对工作领导还说不上,干部没有办法解决。

(五)六八七团从山西出发,半年来没有过一星期休息,很疲劳。没有新兵补充,完全依靠俘虏补充,现有一千七八百人。战斗力强,比一支队老团稍差。群众纪律与地方党政关系、执行统战策略等工作过。巩固半年来,行军未发生大问题。部队巩固亦较好,每月逃亡约二十到三十人。

338团前身就是电报中提到二支队两个新团之一的新编第25。当时这个团虽被群众称为老八路,论战斗力还不能与5纵队几个主力团相提比论。五团(后来改为新四军八旅二十三团)在盐阜区几年间,武器装备从战斗夺取获得,干部越打越精,战士越战越勇,兵员不足不断有地方团队补充,战斗力提高很快。据史料记载:这一时期这个团曾有过三次合编:

(1)一九四一年一月为反击皖南事变重建新四军时,五纵队二支队五团编为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三团,在盐阜区第一次扩编:,一营合编了阜宁大队第四营;二营合编了谭辰(名称似有误)大队;三营合编了盐阜大队。

(2)一九四三年春季反扫荡后,二十三团第二次合编了黄河、涟水、阜宁大队,以弥补反扫荡战斗中较严重的减员。

(3)一九四三年六月,二十三团在阜宁板湖一带休整,第三次合编了涟东独立团。这些被编入的地方武装来源不同成长各异:有些是当地党员主导发动民众为民族救亡,拉起来的队伍,也些是士坤豪强身处乱世为求自保,成立各色武装。其中涟东独立团是第一种类型武装的代表性样本。 

图片

据笔者对资料掌握与研探,涟东独立团起源于薛华甫的淮河大队九团。薛华甫(1908—1968),原名佩玮,江苏省涟水县大东镇人,出身于地主家庭。小时候曾在南京东方中学、南通中学读书他学习刻苦成绩优良 22 岁那年就要考大学时家中连遭不幸经济拮据只得辍学回乡几经周折当上了小学教师。后开小织布厂不善经营勉强开业两年停办。

1936他投考了国民党江苏省民政厅在镇江开办的区长训练班结业后就任涟水县二区区长。他性格耿直眼中容不得沙子,一怒之下曾一次撤换 6 个被当地民众痛恨乡长启用青年学生代之因此结怨了地方恶势力,国民党县府上层也对他不满薛华甫毅然辞去二区区长职务,区长之职仅仅做 4 个月。当时,日寇入侵国家危亡在即,薛华甫感到报国无门,心中悲愤不已。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涟水三十年代入党,党组织遭破坏之后失联的李干成、万金培、陈书同等人,成立了涟水县抗日同盟会,薛华甫毅然参加这个抗日民众团体并当选为理事会理事。

193931日日军奔袭涟水,涟水县政府官员与县常备大队竟一枪未发,逃窜到涟水东北乡一带,至县城陷于敌手。薛华甫义愤填膺,与万金培、陈书同等组建了涟水县常备独立中队,薛华甫任中队长,独立中队坚持在涟水城郊一带骚扰日军破坏敌人的电话线。一次日军东去阜宁他们在路上挖陷阱放手榴弹在里面当日军汽车经过时引爆手榴弹炸坏了日军的汽车。国民党涟水县政府畏敌如虎见薛华甫在城郊树起了一股抗日队伍又百般拉拢委任薛华甫担任地处城郊敌占区的七区区长。

1939年冬,薛华甫率部与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八团吴觉部合并,组建了八路军苏皖纵队陇海南进支队第三梯队,薛华甫所部编为九团;他任副梯队长兼第九团团长。薛华甫抛弃国民党的区长官衔,毅然参加八路军时,他曾连夜召集区队身边警卫排开会,他说:“我决定干八路军了!谁不怕过艰苦生活,信任我的?一起走。当场有12 人报名都是长短枪双挎,后编为九团司令部警通班,有较强战斗力。

1940323日,第三梯队在沭阳县钱集一带遭韩德勤的王光夏常备旅包围,部队突围后回到涟水西部,敌人尾追兜剿,悬赏捉拿薛华甫。面对严峻的白色恐怖,他处之泰然,薛华甫和梯队长吴觉、政委万众一等人研究对策,将三梯队化整为零,对外以淮河大队名称为掩护,薛华甫带领九团各分队到涟东下营一带边缘区活动。顽固势力对薛华甫恨之入骨,派汤铁飞特务队烧毁了他家四合院,他不仅没有被吓倒,还带领小分队镇压了一批敌特分子和反动乡、保长,鼓舞了群众斗争信心。

1940828日,第五纵队一支队(苏鲁豫支队)在淮阴县新渡口与坚持敌后孤军奋战的淮河大队(即八路军苏皖纵队陇海南进支队第三梯队八团、九团)会师。标志着八路军与苏北当地抗日武装携手,打通了华北与苏北创造出一个有利抗日局面。当月27日,涟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会在三区卧佛寺召开,会上选举薛华甫为涟水县首任民主县长,王雨洛为秘书,县政府下设行政、财政、粮食、教育、司法、军事六个科。县政府同时组建了县保安大队,大队长由县长薛华甫兼任,副大队长是八路军主力五纵队一支队派来的王森平,大队下设四个中队,其中一中队队长胡启奎,就是薛华甫九团老部下。

194010月,日本侵略军打通了涟水到新安镇的公路,控制了盐河沿线,封锁了盐河东西交通。为了便于工作,苏皖区党委以盐河为界将涟水县一分为二,将盐河以东划分出来,成立了涟东县,属于盐阜区;盐河以西仍叫涟水县,属于淮海区(建国后1954年两县合并恢复涟水县)。1941124日涟东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黄营霍庄成立,县长万金培。同时成立了涟东县保安大队,大队长胡启奎、政委由县委书记李平兼。下辖三个连。胡启奎(注四),涟水县人,曾任薛华甫部涟水县常备独立中队排长,八路军陇海纵队南进支队九团副营长兼四连连长,八路军淮河大队第四队队长,涟水县大队第一中队队长,涟东县大队队长,涟东县独立团副团长兼二营营长、涟东县总队副总队长。从他的履历能看出,不论是涟水县大队还是涟东县大队,都是薛华甫带出来的原陇海纵队南进支队三梯队(淮河大队)九团班底。也有资料说:涟东县抗日民主政府保安大队由三梯队九团1营改编。九团2营奉调改编为淮海区专员公署警卫营;九团3营改编为涟水县抗日民主政府保安大队(后改独立团)。 

图片

为什么当年选薛华甫担任涟水首任抗日民主政府县长?时任三梯队政委万众一回忆:当时薛华甫还不是共产党员,他能抛弃国民党区长兼区队长身份,主动参加革命,说明他拥护和支持党的抗日主张。

他刚刚加入陇海纵队南进游击支队三梯队时,一次带队行军到小尖一带,突然遇敌人尾追堵击梯队部决定回师涟西深夜行军到郑潭口附近的韩庄、前圩一带住宿。第二天凌晨遭国民党四区区队突然袭击将我部数十人压制在汪塘里形势危急。梯队长吴觉与薛华甫研究这个敌情后薛华甫随即带九团连营干部上了前沿阵地观察,了解到是四区区长金东华(金二板)出动的区队,还重金聘用一批所谓神枪手凭据优势火力在进攻。薛华甫自幼苦练枪法是个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他身边的警通班 12 人也个个枪法了得。薛华甫指挥部下占领庄外一个土堆对着远处向我军冲锋敌人放一阵排枪跑在前边的几个家伙应声倒地其余的吓得回头就跑。薛华甫又指挥大家将目标对准趴在房屋上压制我军的所谓敌人神枪手一阵枪响屋上的神枪手个个掉下来其余的吓得再也不敢露头了躲在汪塘里的数十个战士得以迅即撤离。后来薛华甫又率九团挡住了涟、灌两县常备队进攻坚持到夜晚才悄悄带队撤回涟西。薛华甫关健时刻挺身而出镇定指挥解救了被困官兵,掩护大队突出重围此战只有一个战士受伤。

战后,三梯队政委万众一、纵队长吴觉额手称庆,因为部队刚组建战士大多是从未打过仗的学生如战败不堪设想。况且薛华甫与国民党四区区长金东华(金二板)曾有过多年交情,大是大非关口薛华甫没有半点含糊为革命大业向过去江湖朋友开了火使整个三梯队转危为安, “大义灭亲之举多年后仍被万众一称道。所以党组织慎重考虑涟水抗日民主县长人选时,经受住考验担任过淮河大队三梯队副梯队长兼九团团长的薛华甫非他莫属。薛华甫就任涟水民主县长时,从统战和稳定考虑,一开始未动几个旧区公所政权,像金东华这样旧区长仍被任用。

直到194010月,薛华甫率涟水县警卫连配合主力将逃到佃湖国民党旧县政府彻底摧毁,县长陈砚农身受重伤藏在豌豆筐里雇人用车子推着逃往阜宁,四区区长金东华慌忙外逃。涟水四区才换上共产党员、九团五连连长潘景澜担任,由于对旧区公所及区中队改造不及,造成19411四大门惨案,旧区队的王士珍、徐庆同等率众叛乱,杀害了区长潘景澜,区委书记殷如杭、区中队指导员朱雷夏、文化教员王庚如。但王士珍,徐庆同一众叛匪只苟活到9月,在新四军三师攻打郑谭口战斗中,王士珍兵败自杀,徐同庆被生擒,涟东独立团也参加了这次战斗,这是后话。

图片

19411月,八路军五纵队刚刚打开淮海、盐阜,日伪军就开始大举扫荡,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驻当地韩德勤部也侍机反扑。黄克诚为五纵队巩固根据地建设,确定了巩固盐阜、淮海,开展皖东北,打通与山东和豫皖苏的联系的方针。五纵队各支队分工:一支队(后七旅)巩固盐城;二支队(后八旅)巩固阜宁、涟东,开展灌云;三支队(后九旅)巩固淮海,开展皖东北;教五旅(即后来新四军独立旅)巩固淮海与机动。194154日,中原局决定将苏皖区党委改为淮海区党委,下辖:泗阳、宿迁、淮  阴、涟水、灌云、东海、沭阳七个县,淮海区专署驻沭阳钱集。194191日,盐阜区行政专员公署成立,宋乃德任主任,贺希明、计雨亭为副主任。决定将淮安、涟东、盐城、阜宁四县划为七个小县及涟灌阜边区办事处。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决定,以原盐阜区八路军后方办事处为基础组建盐阜军区。1941913日,盐阜军区在阜宁县陈集东南韦岳庄(韦庄和岳庄合称)成立,隶属新四军第3师。盐阜军区司令员洪学智,政委刘彬,副参谋长庄林,政治部主任杨光池。盐阜军区主要任务:坚持盐阜地区抗日斗争,组建地方武装,维持地方治安,配合主力开展反伪化斗争,巩固抗日民主政权。刚组建时下辖:盐城、阜宁、淮安、涟东4个县大队地方武装2000人。在此之前,为组建一批地方骨干团队。1941底,新四军三师决定将八旅二十四团一营、三营地方化:以一营和涟东地方武装汇编成涟东县大队,当时任二十四一营三连指导员戴英文就是这次随二十四团地方化编入涟东独立团,任涟东独立团的二连指导员。戴英文一直在338团前身部队战斗工作多年1947年由52营教导员调任2师警卫营教导员才离开。

涟东县大队(不久改称涟东独立团)通过这次充实主力24团骨干,战斗力得到极大增强。在以后盐阜区历次重要战斗中,都有涟东独立团的身影,这支由涟东子弟组成的劲旅,有力地配合七旅、八旅主力团或攻坚,或打援,一时成为盐阜区颇具战斗力的偏师。截至1942年底,盐阜军区共辖9个县的地方武装:盐城县独立团和阜宁、盐东、射阳、建阳、阜东、滨海、淮安、涟东8个县总队,具有较强战斗力的武装已达5000余人,成为强大地方兵团,陆续为三师主力部队补充兵源。涟东独立团并不在上述序列,说明已成为三师辖下一支地方生力军,涟东县因此另编有涟东县子弟兵团、涟东县总队。

  曾经担任过涟东县子弟兵团和县总队领导的戴修福(注三)回忆说:一九四二年春,我从新四军三师调到涟东子弟兵团任团长,当时团参谋长胡光寿,政治部主任刘秉云,顾殿功是组织干事。涟水子弟兵团只是下辖5个连的小团,连长有王树楷,刘吉,薛亮等,一九四三年初为应付日伪即将开始的大扫荡,实行精兵简政。涟东子弟兵团的三个连,编为涟东独立团第3营,我(戴修福)任营长。其余两个连留下组建了涟东警卫连,后以这个警卫连为基础又组建了涟东县总队,后来涟东县总队从一百多人发展到5个连的战斗部队。

1943年3月,日伪开始对盐阜区大扫荡时,在家养病的盐阜公署民政处长薛华甫要求出来工作,并在这一年入党,任涟东县委委员、涟东县总队队长。一九四三年日伪大扫荡结束后,涟东独立团的一,二营上升主力,共一千多人枪补充到三师八旅两个团中。涟东独立团第三营由我带领调归新组建的涟东县总队,当时总队长是郑友生(原涟东独立团团长),我(戴修福)任参谋长,一九四四年我调走学习后程荣耀调来作涟东总队副政委,再之后梁业坤调来任副总队长,(1944年梁业坤任总队长、政委汪呈、参谋长戴修福)。有资料说,1945年涟东总队编成第二支涟东独立团,后来成为华东野战军30军的一部分。

19434月或6月间,二十三团补充进涟东独立团,于当年10月奉调离开盐阜区,进入八路军山东滨海军区,重新划为八路军战斗序列,改称滨海军区二十三团。团长是胡继成、政委王德贵。有资料显示:王德贵曾任涟东独立团政委,编入八旅时他也从涟东独立团政委调任二十三团政委(前任团政委陈志芳调离学习,政委一直空缺),王德贵曾经担任过十旅二十九团政委。这个团可不简单,前身是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九团。

1941年在新四军四师十旅编成内,在皖北淮上反顽遭受了重大失败。当年随黄克诚南下皖苏,六八九团作为响当当第一主力团,留在豫皖根据地彭雪枫四师改为十旅二十九团,拥有3400多人枪并编有炮兵连,一年后,当十旅与九旅对调归建三师时,二十九团兵员已损失过半,减员至1400余人只剩区区两营人马。

当时,该团官兵悲观理怨情绪大,更有甚者:19419月过运河归建三师途中,又发生了红军资历的二十九团团长王德荣叛逃事件。王德荣与被俘伪军中队长相勾结叛变,投敌当了伪泗县别动队大队长,事后二十九团政委王德贵被调出。十旅参谋长沈启贤任二十九团团长,旅政治部组织科长田养泉任政委。1942年前后苏北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主力部队地方化背景下,王德贵去涟东独立团当了一段时期政委,19436月曾经的六八九团政委王德贵,再任二十三团政委也就顺理成章了。

曾在涟东独立团任职的还有:陈玉才(注二)、19433月八旅赴延安学习一行的涟东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吴毅烈士。他是黄海小沙东海域战斗牺牲的团级干部之一。

图片

说来也巧,笔者的父亲正是涟东独立团一名老兵,他1941年入伍先在家乡涟东县三区警卫连,后随区警卫连并入涟东县大队警卫连。1942年在涟东县大队后改为涟东独立团供给处任职,直到19436月又随涟东独立团编入八旅二十三团。父亲后来一直在这个团经历了抗日战争至抗美援朝的战争岁月,是这个红军团战争年代五湖四海官兵中众多苏北子弟兵的一员,作为一名涟东独立团老兵,亲身经历见证了一支地方游击兵团如何成长为主力团一部分的光荣历程。

注一:王德贵(1914—— 1988 ),曾名王略。安徽六安王家庄人。1929年参加红军,同年入团,1930年转党。曾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二二三团1营排长、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15军团少共营政治委员、第752243营政治委员、红15军团教导营总支书记、第78232团总支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九团营教导员,六八八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六八九团政治处主任,六八九团政委,涟东独立团政委,新四军第三师八旅二十三团政委,滨海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委。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28师副师长、师长。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政治部主任。建国后,任南京警备区政治部主任,华东航空处政治部主任,华东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东北军区空军(兼空联司)副政委,志愿军空军第219528月成立王德贵是首任军长。王德贵后兼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辅助指挥所司令员,回国后,历任空2军军长、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军训部部长,武汉军区空军顾问。1955年授少将军衔。

注二:陈玉才,嘉山县人,1935参加红军,曾任红十五军团七十五师二二五团连指导员、三四四旅六八八团二营教导员、五纵队二营营长、盐阜区涟东独立大队副大队长,新四军第三师八旅二十四团副团长,涟东独立团副团长,淮南军分区二团副团长,新四军第三师十旅二十九团团长。55年获大校军衔,最后任职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

注三:戴修福,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高桥庙嘴黄土嘴人,1930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长、营长、涟东县总队参谋长、皖南军区警卫一团团长、最后任职安徽省阜阳军分区副司令员。

注四:胡启奎,1939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曾任薛华甫部涟水县独立中队排长,八路军陇海路南进支队九团副营长兼四连连长,八路军淮河大队第四队队长,涟水县大队第一中队队长,涟东县大队队长,涟东县独立团副团长兼二营营长、涟东县总队副总队长,中共涟东县第四区委书记。解放战争历任涟东县总队队长,中共涟东县委书记。建国后任盐城地委组织部长、盐城地区专署专员,抚顺三O一厂副厂长,中共三0一厂党委书记,抚顺市委部长兼建委主往、市委工业部部长、中共江苏省无锡市委常委,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党组书记,中共无锡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