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谪戍伊犁期间途经兰州的经历,是其西行历程中重要的文化互动与思想表达节点。作为清代中晚期士人精神的缩影,林则徐在兰州的八日停留(1842年农历七月二十九日至八月初七)不仅展现了个人命运的跌宕,更折射出晚清边疆治理与文人交游的复杂面向。 ![]() 林则徐画像 一、行程与交游 林则徐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被革职后,自西安启程西行。七月十四日进入甘肃泾州(今泾川县),经平凉府、翻越六盘山。七月二十五日抵达安定县(今定西市安定区),二十九日离开继续向兰州进发。定西地处陇中,是河西走廊东端的重要驿站,林则徐在此短暂停留,既为休整,亦与地方官吏及故交互动。 定西主簿陈德培(字子茂)是林则徐旧属,曾在江苏巡抚任内共事。陈德培提前至秤钩驿迎接林则徐,并一路陪送至凉州(今武威),历时近一月。林则徐在安定县期间,与陈德培多次赋诗唱和,留下《次韵答子茂簿君》等诗作,诗中既有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亦忧心国家危局,如“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 次韵答陈子茂德培 送我凉州十日程,自驱薄笨短辕轻。 高谈痛饮同西笑,切愤沉吟拟北征。 小丑跳梁谁殄灭?中原揽辔望澄清。 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
林则徐于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九日抵达兰州,受到陕甘总督富海颿(富呢扬阿)及甘肃布政使程德润等官员的隆重接待。他在《壬寅日记》中记载:“往晤海颿、程玉樵、王西舶、唐子方诸君,在海颿处饭”,并游览督署后花园“节园”,登拂云楼眺望黄河,参观碑林石刻。 富海颿虽为满族官员,却与林则徐有二十年交谊。林则徐为其题写《题富海颿督部韬光蜡屐图》《题海颿松阴补读图》,并作《留别海颿》二首,诗中既追忆旧谊,又忧心国事,如“近闻江海销金革,休养资公翊太平”,暗讽东南战事虽暂息,仍需警惕外患。 留别海颿二首 其一 宦踪离合廿年间,秦陇重逢鬓渐斑。 前路欲凭询瀚海,新纶先喜过潼关。 金天筦钥兼双节,玉塞烽烟靖百蛮。 犹有松阴读书处,早将书舍媲时还。 其二 节府高楼跨夹城,玉泉山色大河声。 开筵东阁图书满,剪烛西堂鼓角清。 慷慨论兵忠愤气,殷勤赠别解推情。 近闻江海销金革,休养资公翊太平。 程玉樵方伯德润饯余于兰州藩廨之若已有园次韵奉谢(二首) 其一 短辕西去笑羁臣,将出阳关有故人。 坐我名园觞咏乐,倾来佳酝色香陈。 开轩观稼知丰岁,激水浇花绚古春。 不问官私皆护惜,平泉一记义标新。 其二 我无长策靖蛮氛,愧说楼船练水军。 闻道狼贪今渐戢,须防蚕食念犹纷。 白头合对天山雪,赤手谁摩岭海云。 多谢新诗赠珠玉,难禁伤别杜司勋。
![]() 八月初五“自辰至酉手不停挥”,初六更通宵补写纸幅,“终夕未寝”。其书法宗法欧、王,兼具刚劲与秀逸,代表作如为金城关金山寺题写“绥靖边陲”匾额(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寄托边防安宁之愿。 ![]() ![]() 兰州碑林中的林则徐书法碑刻 三、诗文创作 兰州期间,林则徐创作多首重要诗篇,融合个人际遇与家国忧思: 在《次韵答姚春木》中写道“时事艰如此,凭谁议海防?已成头皓白,遑问口雌黄”,既感慨投降派诽谤,又呼吁加强海防。 致信湖北友人姚椿、王柏心时提出“器良、技熟、胆壮、心齐”八字抗敌方略,并附《炮书》指导铸炮技术,强调“船坚炮利”的重要性。 在《次韵答陈子茂》中,“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一句,以梦境连接西北与东南,凸显其虽遭贬谪仍心系战事的赤诚。 林则徐在兰州期间已关注西北边防,提出屯田固边、善待边疆民族的理念。这一思想在新疆谪戍期间发展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直接影响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略。 林则徐的书法与诗作成为甘肃文化遗产,如嘉峪关长城博物馆藏其赠云洲楹联,兰州碑林刻有其诗作,赋予历史以物质载体。 兰州的地理风貌深刻影响了林则徐的创作。他在拂云楼眺望黄河时写下“玉泉山色大河声”,将兰州“两山夹一河”的雄浑景象融入诗境。而河西走廊的荒凉景象,则成为其《出嘉峪关感赋》中“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的意境来源,形成边塞诗的新高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