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彦直:读马未都之3 古玉收藏

 三北文体 2025-05-25 发布于浙江
( 大别山神话 第彦直作品 )

读马未都之3  古玉收藏

作者:第彦直

  马未都先生在玉器收藏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他关于唐代以前玉器收藏的三个精彩故事。

一、收藏轶事:从玉蝉到握玉的收藏感悟

1. 玉蝉之缘

马先生曾收藏过一件精美的玉蝉,这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象征意义的物件。正如骆宾王《在狱咏蝉》中"西陆蝉声唱"所描绘的,玉蝉象征着高洁,是只饮露水的灵物。马先生回忆,当年购得此物后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赶往博物馆请同行鉴赏。那份文化激情让他完全忘却了周围环境,以至于在熟悉的博物馆后门不慎撞上门框。这种因文化珍品而忘乎所以的体验,正是收藏家独有的快乐。

无独有偶,另一位藏家也有类似经历,却更为遗憾。他在转移一件珍贵瓷器时,因疏忽导致器物撞碎。这个教训告诉我们,收藏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谨慎。

2. 握玉的收藏陷阱

马先生还收藏过汉代握玉,即葬玉中的"握猪"。这种玉器象征着"永住"的美好愿望,希望逝者能永登极乐。但在收购过程中,卖家设下了一个典型的收藏圈套:先出售单件,待买家上钩后再以数倍高价出售另一件。这个案例生动展现了收藏界存在的商业陷阱。

二、他人收藏的启示

1. "出土文物"的真相

一位台湾藏友曾神秘兮兮地邀请马先生到宾馆看"宝贝",声称是珍贵出土文物。经鉴定,这些所谓的"赤峰出土"玉器实为赝品。原来是不法商贩先在潘家园购置仿品,再带到现场伪装成新出土文物。这个案例揭示了当下文物市场的乱象。

2. 玉琮之谜

马先生还提到神秘的玉琮(外方内圆的礼器)。关于其制作工艺,学界众说纷纭:有用象牙雕刻之说,也有认为是用特殊玉石制成。其精细的阴刻线至今仍令研究者着迷。当友人咨询是否该收藏一件玉琮时,马先生给予了肯定建议,认为这类充满神秘色彩的文物极具收藏价值。

三、玉文化考辨:从《三国演义》说起

在谈及玉文化时,马先生特别指出老版《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细节:曹操坐骑误入玉米地。他从农业史角度指出,玉米在东汉末年尚未传入中国,这个情节存在时代错位。实际上,中国古代用玉祭祀五谷的礼器称为"谷文璧",这反映出"民以食为天"的农耕文明特质。用玉器祭祀谷神,正是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的重要体现。







作者简介



姓名,第彦直(笔名)


个人简介,男.1998年9月生,先后在山阳中学读高中,西藏民族大学读法律,21年毕业至今为陕西省界坤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




关于我们



  大别山神话,成立于2017年4月17日,迄今已发布一百多位文友的原创内容11000余篇,成立至今几乎每天更新!大别山神话文章内容同步到企鹅号、百家号等多个自媒体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