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发现当下有个主流的价值观:组建家庭的核心,不是单纯的感情,而是经济基础。 有人说,对方和我的确很有感情,但是对方目前的经济基础很差,我们应不应该结婚组建家庭呢?不管你们怎么看,我的答案很简单: 因为缺乏金钱而导致的日夜争吵和焦虑,最终会把你们的能量与情绪彻底消耗尽。接着就是仇恨和发泄在生活中剧增,然后大家都困死在这泥潭里。所以我在看姻缘时,判断两人是否合适的重要依据,就是看你和对方是不是“兴旺对方”,也就是当你们在一起后的事业和财富有没有都发达起来。如果没有,嗯,你就应该慎重考虑了。我个人观点,大家各抒己见。 还有个事,大家应该有感觉:当下长辈介入婚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了,这又是怎么回事? 第一、随着社会原始积累逐渐完成,阶层初步展现,在现代社会,一场离婚带来的物质损失,远高于从前。所以父母作为家庭资产的掌控者,绝对无法接受自己多年经验的成果,因为好色图人家身子的儿子,恋爱脑分不清是非对错的女儿,在一场婚姻当中把自己连带着家庭投身大火。这是多么显而易见的道理。 婚姻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是另一种形式的交易,通过将双方利益绑定,形成一种相互扶持的同盟关系,不仅为将来的增长提供相应助力,而且还为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提供兜底能力。 但,问题就出现在这里了,一旦婚姻同盟关系的意义,开始出现崩塌,一旦这种同盟关系做不到为增长提供动力,为风险提供兜底能力,那么就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觉得:快拉倒吧,和你在一块还不如我自己过呢。 为什么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人,在大好人生才刚开始的时候,就能做到毅然决然的签署这份终身合作协议,答案很无奈,但也很简单:你就说再差能差到哪去吧,合作关系建立之后,大概率只有增量,没有减量。 至于生孩子这件事,投入的成本也低,哪有什么幼儿园的概念,一口气生五六个,反正老大长大了带老二,老二长大了之后管老三,边际成本足够低,一窝孩子长大后,能有一两个有孝心,知道孝顺自己,那都是赚大发了。 你看,这种合作,能创造出来的大概都是增量,因为结果实在是差不到哪里去,看对眼了基本上也没什么需要再考虑的,这就好像不少普通人刚创业找合伙人的心态,反正咱俩啥都没有,那就一起干,主打的就是一个人多力量大,做成了一起分蛋糕,做不成也不损失啥。 同样,到了我父母这一辈时,虽然每个人家庭条件逐渐好起来了,但是差异仍旧没有拉大。 紧接着,随着前两代人的积累,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落地,这一代的孩子们背后代表的积累和沉淀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可以忽略了。 同时,独生子女的孩子,从出生就接受了两个家庭全方位的宠爱,再加上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个体生活品质上已经上升到一个很不错的水平。直到今天,社会增长速度直线下坠,我们的社会,已经从增量社会开始往存量社会转移了,经济问题可是会直接导致社会问题的。 以上这三种情况,直接导致婚姻这种结盟合作的形式,突然就有些站不住脚了。 我们家辛苦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底,万一我遇人不淑,我这点家底折进去了,我怎么和家里人交代?而且万一你就是想走捷径,看上我们家这几十年累积的家底和资源了,对我实际上没啥感情,我不是亏了?不行,我得谨一点儿。 而且我就算不结婚,不说大富大贵,且靠着自己的工资过得自由自在是没啥问题的,但是我要和你一结婚,那可就不一定了。我独自一人月入1W的生活,其实稍微规划规划,还是能过的很自由,想干嘛干嘛的,但是两个月入1W的人,一结婚,那可就不一定了: 得买房吧,得买车吧,将来有了孩子得考虑给孩子用好东西,上好学校吧。这些额外的开支一增加,俩人一合计,感觉没搞头了。 爷爷奶奶那个年代,普通人你再有钱你没地儿使去,但是这个时代可就不一样了,你只要能花,有的是办法把你手里每一分钱都榨干净。 之前总有一种论调说:难不成不结婚你就不买房,不买车了?你还真别说,是的:我爸妈那房子虽然老一点儿,但也不是不能住;我买个车还堵车,还不如做公交地铁,实在不行我铆足了劲打车都行,我还不用操心停车费维护保养,以及不小心剐蹭了的维修费用。 更要命的是:两个人在一起,可真不一定能创造什么增量了,咱别说增量了,别咱家终于买了房,开始还贷了,结果你被毕业了.....,一个人不制造不稳定因素,就已经是完美伴侣了。 所以,你说长辈们能不谨慎,不干涉吗。 虽然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说,但,真实,正能量,且客观的表达,反而是更有利于团结的。 个人观点,大家各抒己见。晚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