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当然是希望人生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一些人得偿所愿,终其一生好运连连、命好福厚;不过,还有一部分人,却总是时不时地会招灾惹祸,人生路上可以说是背运不断。 据说,一个人的命运,很多时候是他自身的性格所导致的。 那么,祸事来临前,有没有什么迹象?可不可以提前知道祸事即将来临呢? 当然是有的。关于这一点,我其实是从开福寺里的一位老僧那里知道的。 曾经,这一位老僧告诫我说:祸事来临前,往往有3个征兆,有一个就要警醒! 一、恃才而傲 老僧说:生活中那种妄自尊大、自以为是的做法及趾高气扬、咄咄逼人的态度,只会引起他人反感的情绪,从而使自己陷入被动,甚至会给自己招惹大的祸患。 接着,老僧给我举了三国时期杨修的例子: 史书上记载:杨修在曹营内任主薄。他思维敏捷,甚有才名。但他由于人为恃才自负,屡犯曹操的忌讳。 有一次,曹操率大军攻打汉中时,与刘备在汉水一带对峙很久。由于长时间屯兵,曹操的处境进退两难。此时,恰逢厨子端来一碗鸡汤,曹操见碗中有根鸡肋,感慨万千。 大将夏侯惇入帐内禀请夜间号令,曹操便随口说道:“鸡肋!鸡肋!” 于是,人们便把这句话当做号令传了出去。行军主薄杨修立即叫随军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夏侯惇见了惊恐万分,把杨修叫到帐内询问详情。杨修解释道:“所谓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今进不能胜,唯恐人笑,在此何益?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夏侯惇听了非常佩服他说的话,营中各位将士便都打点起行装。 曹操闻知,以杨修造谣惑众,扰乱军心为由,把他杀了。 老僧指出,杨修聪明有才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他的死,就植根于他的聪明才智——平时恃才而傲、个性过于张扬、数次犯下曹操的大忌,结果落得个不得好死,悲也悲也。 所以,做人一定要懂得收敛,就算再有才华,也不可以恃才而傲。 二、爱慕虚荣 老僧说:从近处看,虚荣仿佛是一种聪明;从长远看,虚荣实际是一种愚蠢。虚荣的人不一定少机敏,却一定缺远见。 关于这一点,让我想起了课本上学过的《项链》,它描写了一个虚荣心十足的女人玛蒂尔德。 为了在一次宴会上出风头,玛蒂尔德特地从女友那里借来了一条钻石项链。当她戴着项链在宴会上出现的时候,引起了全场人的赞叹和奉承。她出足了风头,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不幸的是,在回家的路上,这条钻石项链却丢失了。为了赔偿这条价值三万六千法郎的项链,她负了重债。在债还清时,她才知道,原来那项链是假的,最多值五百法郎,这就是虚荣心招致的恶果。 其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许多人因为虚荣吃亏上当,甚至有苦说不出,打掉牙往肚子里咽。有人为了虚荣不惜“打肿脸充胖子”,外面看上去很“光彩”,但吃苦受罪的还是自己,为了外表的“光彩”而遭受实在的痛苦。 老僧指出,这,又是何必呢? 三、嫉贤妒能 老僧说:一个人一旦养成了嫉妒的习惯,不仅害人,也会害己。这种人不仅心理发生变化,生理也发生变化,常见的是情绪变化异常,食欲不振,夜间失眠,内心痛苦不堪。 确实如此,据心理学家研究结果显示:嫉妒者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 有这样一个让人警醒的故事: 施特劳斯是奥地利的音乐家。后来,他的儿子约翰·施特劳斯也成了音乐家,而且名气超过了其父,这导致做父亲的十分嫉妒。 一天,儿子发出海报要举行音乐会。父亲闻讯立即宣布,在同一天的同一个时间也要举办音乐会。 可是,观众们都跑到了儿子那里,这使老施特劳斯又愧又恨,一下子就病倒了,并说:“我但求速死。” 由此可见,妒忌只会害了自己! 老僧指出,嫉妒之心不加控制,就会成为心中的恶魔,害人害己,甚至可能祸害社会。因而,人必须时刻控制自己心中的妒意,要学会克服嫉妒之心,使自己不至成为妒性操纵下的害人者和被害者! 朋友们,看完前面的内容后,请仔细想想:目前自己是否有这3个征兆呢? 1.恃才而傲; 2.爱慕虚荣; 3.嫉贤妒能。 如果有,哪怕只有一个,也要警醒、高度重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