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中华文学•散文】刘元兵/新城•新人•新校

 曾令琪西南文学 2025-05-25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大中华文学·散文随笔展台


图片
——微刊总第2692——

作家简介


刘元兵:笔名贤者无忧。
1963年10月生。四川成都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竹韵书院院长,喜爱文学,有400余篇文章发表,著有《邮仔乡愁》《驿站》《风景》三部散文集和长篇小说《教书匠》《赵家沟》。

图片
     新城·新人·新校  

PART-01

  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有一条江,成都市金堂县城赵镇出发,撞开巍峨的龙泉山,滚滚而下,过淮口,进入简阳,在成都东部画了一道优美的曲线后,依依不舍地流入内江、泸州,汇入长江,这条滋养数百万人的江就是沱江。

  自古以来,沱江就是成都平原重要的水上通道,她承载着人们太多的情愫。悠悠的沱江璀璨出一个水陆码头,码头文化润养了一个古镇,那就是淮口古镇。狂野的沱江挣脱了龙泉山的束缚,就像一个温的姑娘,在大地上温顺出一道优美的曲线。河面变得开阔,静静流淌,蜿蜒南下,宽阔的水面上一舟荡漾,蓝天白云,碧波闪耀金光,天宽阔,水天一色,让人豁然开朗,粗犷豪迈。曾经的繁华与沧桑浸润在淮州古城的石板路上,浸蚀在斑驳的泥墙上,还有那依然遮挡风雨的灰瓦片上。兴隆街、公园路、三道拐、自由路,爬坡上坎,曲径通幽。如是雨天,雨中的街格外有味道,着弯弯曲曲的巷子,总觉得会走出一个宛若丁香般的姑娘,总觉得诗中的雨巷就是这一条小巷。随着陆路交通的发达,沱江的航运就在20世纪70年代退出了历史舞台,留给我们的只有岁月洗涤下的淮口古镇和飘散在沱江烟雨中的沱江号子。

  2017年4月,在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东进”战略被正式提出。作为该战略的重要承载地之一,淮州新城随之应运而生。随着成都东进战略的实施,千年古镇淮口,在东进的号角中醒来。如今已经形成淮州新城、简州新城,东部新区为集群的成都东部发展新兴城市带。2018年以来,淮州新城的建设逐步推进,如今已经雏形初显。教育作为新城建设的重要支撑,成都树德中学淮州学校肩负起引领区域新发展的重任来到古老的淮州,让古城焕发了新颜。

  曾经汹涌的江水再往下走,撞向山岩,呈90度折向,形成巨大的漩涡,水雾腾空而起,阳光照射下,时常出现彩虹。人们叫作漩水湾。这里一座雄伟的建筑就是沱江文化博物馆,与之相呼应的五福道道南,一座现代化的学校成都树德中学淮州学校,在古老的白果土地上,拔地而起,与附近的几所职业院校相拥成了一座职教城。

  四十年前,笔者曾经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飞洒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这里的贫瘠与冷清让笔者几度想逃离。年轻人都很难扎下根来。如今这座距离周边场镇有十来公里,偏僻而又冷清的地方,却来了很多参与淮州新城的建设者和教育专家、博士生、硕士生,他们是因为教育情怀,因为梦想而来,因为青春而与古镇结缘。

  初夏时节,因参与省直机关作协作家进校园活动,笔者走进了这座神秘而又让人向往的学校。成都树德中学“立德、树人”的办校理念和享誉省内外的非凡办校成就,对我产生了新奇与向往的动力,驱使我提前到达学校,接待我的是一位看起来普通,但待人接物却是礼数周全的校长助理李继,在与他的交流中这位外貌平平的年轻人,谈吐优雅,风度翩翩,说话做事落落大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原来他是一个博士研究生,从繁华的市区校本部来到这里,与学生一起锻炼运动将一张都市脸晒得黝黑,也把他锤炼成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

  在交流活动中,树德中学光华校区执行校长淮州学校党支部书记朱志刚气宇轩昂,侃侃而谈,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学校传承成都树德中学百年办学积淀,以开放的办学格局创设促进每位学生全面、自由、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推进“以学习为中心”教学方式变革,建设实践研究型教师发展共同体,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竞争力创新型人才。

  学校充分发挥树德中学领办优势,与树德中学资源共享、融合创新,实现“五个一体化”,传承树德中学百年办学积淀。同时,学校积极回应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要求,涵养独特办学文化,构筑学生成长的素养培育地、精神栖居所、理想孵化园。

  最具树德特色的是,学校高度重视科学教育,依托树德中学与电子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共享科研资源,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育具有科学家潜质的创新型人才。

  学校推进“以学习为中心”教学方式变革,实施“人人出彩”的教学评价,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培育自主学习能力。“让懵懂的孩子发现自己,让自觉的孩子构筑梦想,让有梦的孩子创见未来”为学生发展理念。当下意义与未来理想,个人志趣与社会价值的联结,促进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

  践行教育家精神培育实践研究型教师团队组建由树德中学骨干教师、全国引进优秀成熟教师、重点大学硕博研究生青年教师共同构成的卓越教师团队。树德中学派出的引领型教师均是在树德耕耘多年的教学名师,从全国引进的优秀成熟教师100%来自区域优质名校。引进的大学毕业生主要来自国内重点大学

  学校功能设施齐备,装配高标准的吊装实验室,学校建设现代化数智校园,通过先进数字化教育管理系统和校园管理系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体验。学校建有历史、地理学科的数字化教室,支持师生开展沉浸式教学,提升教学效能。

  为满足学生丰富的社团活动需要,学校还建有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新媒体、管乐和民乐等学生社团活动教室,充分支持学生个性发展。通用技术教室、体育馆、游泳馆等设施设备也均处于一流水平。

  下午的文学讲座活动中,一个清秀的女教师全程流利地主持,标准的普通话,对主讲作家的精彩点评,都彰显着她的素养和文化功底,她是初中语文老师朱丽。一个从大巴山去走出的姑娘,从成都市区本部自愿来到近百公里远的淮口小镇,开初的孤独陌生让她曾经一度迷茫,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面对一群质朴可爱的孩子那期盼的目光,求知的欲望,她那个心逐渐被捂热,慢慢地爱上了这山水小镇。忙碌一天的她,回到居住在曲径通幽的古镇上,淳朴的民风,便宜的物价,让她找到了第二故乡的感觉。特别是在她遇到困难或者做错事情的时候,校领导那不经意而又像是刻意的关怀让她感受到了,学校团队的温暖。更加激发了她的教育情怀。如今她已经成长为学校语文教育的骨干。

  学校里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才像朱丽一样,在这片陌生土地上逐渐成长的教师有很多,他们就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灿烂着这个新校。用他们的辛勤付出滋养着这所新校。

  著名军旅作家凌仕江用“静、我、信、诚、悟、缘”六字,讲述了作文里的真言。旁边一直鼓掌的女生引起了我的关注。闲聊中,她告诉我,她是达州人,父亲在工业园区开办了一个小型公司,小学毕业后,父亲成天担心她的读书问题,淮口的学校少,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去成都读书,公司的事情又无法兼顾,树德淮州学校建成后,她父亲高兴得直跳,没有想到啊,在淮口也可以读到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校了,父亲一激动,放弃了其她地方的投资,加大了淮口的投资。决定在淮口大干一场。她父亲要求她好好读书,大学毕业后回来继承产业。

  活动结束了,走在这所崭新的学校,那宽大的高标准运动场上,有体育课的师生们正顶烈日运动,他们的汗水就是成长的印记。在学校林荫下,楼栋间,摆满了乒乓球台,学生们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挥拍锻炼。高大上的图书馆里藏书满目,阅读者众多。

  离开学校时,后面传来了一个清秀觉得喊声:“老师,你等等!”

  回头一看,一个身着校服的女生气踹嘘嘘地向我跑来,说道:“老师,这是你的钢笔吗?”一看,就是我的英雄钢笔。原来是讲座时,我坐前面,签名赠书时,一不小心,将笔掉了。“是啊!谢谢你,看你校服,你是白果中学的学生?”“对啊,我是白果初中的学生,自从树德中学来了以后,我们学校就经常参加这类的活动,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希望刘老师你们这些大作家,也到我学校来讲座啊!”说完,小姑娘扭头走了,留下青春的背影。树德中学淮州学校像一股春风,吹拂淮州大地,给淮口教育带来了新的教育方式,新的理念,新的思想。

  返途中,车子行进在窗外的沱江宽阔、平静的江面上,微风下,荡起细细的波,一架商用飞机从对面的淮州通用机场起飞,从这里就可以飞达省内主要城市。成都树德中学淮州学校与四川省水上运动中心一起联办的水上运动项目和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将在淮州新城逐渐兴起。古老的淮州新城在以树德淮州中学引领的教育支撑下,将青春焕发,更加风情万种,绰约多姿,烟雨如画。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