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第四师的副营长,建国后授少将,担任38军第6任军长

 哈哈狮的信箱 2025-05-25

李光军出生于1919年,江苏省睢宁县人,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1935年,16岁的李光军进入睢宁职业中学学习,在校期间,他接受进步思想,并积极参加各种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逐渐成长为一名忧国忧民的进步青年。

图片

1937年,李光军投身革命,参加了徐州第五战区抗敌青年训练班,在训练班学习期间,他于1937年11月加入了我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入党之后,李光军继续充实自己的革命理论与军事理论,为以后走上重要岗位奠定了基础。

1938年,日本侵略者进犯邳睢地区,在这种背景下,李光军开始在家乡组织抗日救亡力量,并以游击战的方式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八路军南下抗日之后,李光军领导的抗日游击队被编入了八路军,他本人则担任了陇海南进支队一队二营五连连长、陇海支队八团一营、八路军五纵三支队八团一营教导员等职务,参加了开辟苏北、恢复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图片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抗日形势如何,李光军与他所在的队伍都始终坚持我党既独立自主,又联合抗日的统一战线政策,致力于巩固与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然而,国民党顽固派却不断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在1941年制造了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后,在我党的领导下,新四军军部很快就完成了重建,李光军进入第四师,担任了第四师9旅26团的副营长,率部参加了山子头战役、西进战役,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见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图片抗战胜利后,李光军担任了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六师十七团团长、二十一军六十三师参谋长,率部参加了孟良崮、临朐、南麻以及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华东战场的主要作战,并在渡江战役之后随军南下,参加了解放浙江的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李光军担任了二十一军六十三师师长,抗美援朝爆发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参加了抗美援朝,继续为保家卫国而战斗。在朝鲜战场期间,李光军升任54军副军长,并在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成为开国大校。

图片1956年,李光军从朝鲜战场返回国内,此后他奉命前往苏联伏罗希洛夫高等军事学院深造,并通过学习掌握了深厚的军事理论。1959年,李光军毕业后回国,次年,他升任39军副军长,1963年,李光军又担任了64军军长,继续为我军的战备训练等工作殚精竭虑地贡献。

1964年,李光军晋升为少将。需要说明的是,此时的军衔都是“55式军衔”,因此,李光军虽然是1964年授少将,但依然是开国少将。也是晋升少将的这一年,李光军担任了38军军长,同时,他也是继李天佑、梁兴初、江拥辉、刘贤权以及邓岳之后38军的第六任军长。

图片1967年,李光军接到调令,被调到武汉军区,担任副参谋长,此后他长期在武汉军区工作,担任了武汉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务,致力于我军的革命化与正规化建设,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晚年的李光军主要生活在武汉,于1995年因病去世,享年76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