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漫漫,辞海茫茫,为文者常惑于两端,一曰写什么,一曰怎么写。二者相倚,如舟之双楫,缺一难以前行。 写什么者,题材之择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自然之景,乃无尽之宝库。春之繁花,嫣红姹紫,若美人之笑靥;夏之绿荷,亭亭净植,似君子之高标;秋之明月,皎皎如霜,照离人之幽思;冬之寒梅,傲雪凌霜,显志士之贞心。山川湖泊,风云雷电,皆可入笔端,成妙章。 人事纷纭,亦为文之富矿。忠孝仁义,礼义廉耻,美德之光辉熠熠;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人情之冷暖昭昭。慈父之关爱,严母之教诲,手足之扶持,夫妻之恩爱,亲情之醇厚,温暖人心。挚友之相知,患难之与共,江湖之侠义,刎颈之深情,友情之真挚,动人心弦。相思之苦,相恋之甜,相别之愁,相守之安,爱情之缠绵悱恻,令人魂牵。 古今之变,历史之迁,亦足以为文。三皇五帝,开华夏之文明;夏商周秦,铸九州之根基;汉唐宋元,展中华之雄风;明清以降,历沧桑之巨变。英雄豪杰,横刀立马,定江山于危难;文人墨客,挥毫泼墨,留华章于后世。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之理;以古观今,能悟得失之道。 社会万象,民生百态,亦当书于纸墨。市井闾巷之烟火,乡村田园之静谧,风俗民情之多彩,善恶美丑之交织。官场之权谋,商场之竞争,学界之探索,艺界之创新。针砭时弊,弘扬正气,为苍生立言,为时代发声。 既明写什么,复论怎么写。 笔法之运用,至关重要。叙事者,或顺叙其发展,脉络清晰;或倒叙其本末,悬念迭起;或插叙以补充,丰富情节。描写之法,或工笔细描,毫发毕现;或白描勾勒,简洁传神。抒情之方,或直抒胸臆,慷慨激昂;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言志,寓意深远。议论之术,或引经据典,论证有力;或逻辑严密,层层剖析;或对比鲜明,发人深省。 结构之谋篇,亦须精心。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如圆环之无缝;起承转合,跌宕起伏,若峰峦之错落。总分有序,纲举目张,条理分明;并列铺陈,相互映衬,异彩纷呈。过渡自然,衔接巧妙,行文流畅。 语言之锤炼,不可忽视。用词精准,如箭中靶心;造句优美,似珠落玉盘。善用修辞,比喻生动,形象鲜明;拟人鲜活,赋予生命;夸张豪放,气势磅礴;对偶工整,音韵和谐。引用诗词典故,增添文化底蕴;巧用俗语民谚,贴近生活气息。 文风之形成,因人而异。或豪放洒脱,如大江奔涌;或婉约细腻,似小桥流水;或质朴平实,像田原牧歌;或华丽典雅,若宫廷盛宴。文风之定,当契合题材,彰显个性,自成一家。 总而言之,写什么决定文章之内容与价值,怎么写决定文章之质量与魅力。善写者,能于浩渺之素材中选取精华,以精妙之笔法呈现于众。生于斯世,当以敏锐之目光观察万物,以悲悯之情怀感受苍生,以深邃之思考洞察世事。无论写自然、人事、历史还是社会,皆应用心琢磨怎么写之技巧,使所写之物生动鲜活,引人入胜。知写什么,明怎么写,方能笔下生花,文采飞扬,成就佳作,流传于世,启迪后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