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满:人生不求太满,小满即是圆满

 ha888cz 2025-05-25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今天是2025年5月21日,农历四月廿四,小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麦子灌浆,颗粒饱满,却未完全成熟,万物生长至此。

大自然自有节制,我们做人做事,又何尝不该如此?

常言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世事难圆,人情难满,唯有懂得“小满”,收放有度,不争圆满,却得圆融。

图片欲不过盛,留一分清醒给自己

老子有言:“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人生最大的灾祸,不是匮乏,而是贪得无厌;不是没有,而是不满足。

一个人若不懂得节制,总想着再多一点、再高一些,结果往往是满而溢,盈而覆。

物极必反,是世间最深刻的定律。

明朝嘉靖年间,徽州有一位布商林承祖,为人老实忠厚,生意做得不大,却也衣食无忧。

他每日清晨挑着布匹上街,黄昏归家,日复一日,从不急于扩张店铺。

邻铺的王掌柜则不同,贪图扩张,借贷投资,数年间连开三家分店,风头一时无两。

他常嘲笑林承祖:“你这点心气儿,也配做生意?”

林承祖总是笑而不语。

某年夏季,布料行情暴涨,王掌柜疯狂囤货,眼见将赚得钵满盆满。

怎料一场大水冲毁仓库,货品尽失,还背上巨债。

王掌柜锒铛入狱,家业尽毁。

而林承祖依旧每日出摊、细水长流。

十年后,他成了镇上最稳健的布商,被人尊称“林先生”。

《菜根谭》中讲:“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迹,眼前俱是荆棘泥涂。”

人活于世,欲望如潮,若不加节制,便是寸步难行,终会被反噬。

一念贪求,毁尽根基;一念知足,福报自来。

正如庄子所言:“知止足者富。”

欲望不止,烦恼常在;懂得适时止步,才能常得安宁。

小满,是人生最大的清醒,亦是真正的圆满之道。

人生如杯,空则纳福,满则溢失,给欲望留个缺口,就是给自己留条后路。

图片事不求全,留一点从容于心

古语言:“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

世事多变,哪能面面俱到?

有些事,不是努力就能圆满;有些遗憾,是生活的必修课。

正如苏轼的一生,宛如江海起伏,潮涨时光耀万丈,潮落时孤舟无依。

年少成名,文采斐然,深得士林敬仰,亦曾受仁宗皇帝赏识,声名赫赫于京华之间。

那时的他,如日中天,仿佛命运偏爱于他一人。

可惜世事多变,宦海沉浮难测,一纸贬谪,便将他从高处打落尘埃。

自此,他的人生轨迹在贬所之间起伏延展,数十年不得安定。

换作他人,或许早已郁郁而终、心灰意冷。

而苏轼,却能在风雨中自持风骨,于颠沛中安然栖身。

外界如何翻覆,他的内心自有一方平静天地,不执着于一时得失,也不怨恨命运多舛,反倒以旷达之心对待起落。

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生活的真相是:人事无常,世事无全。

不是所有努力都有结果,也不是所有期待都能成真。

若事事求完,心必困于尘俗,苦于执念。

全,不一定是好事;缺,未必是劫难。

人生路上,总有意外和遗憾,那不是什么失败,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能做的尽力做,不能成的,便随它去。

得顺势而为,给自己和事情都留一点缝隙,不强求完美,才能安顿内心。

图片

最顶级的姿态:人不求太满,小满即是圆满

《道德经》云:“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生活中,许多人不愿正视已经付出的代价,总想着再多坚持一会儿,也许就能迎来转机。

于是,越陷越深,步步皆误。

“不到黄河心不死”,看似坚韧,实则有时不过是执迷不悟;

太满的状态,看似圆满,却最易崩塌。

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于城濮对峙,战事一触即发。

晋文公重耳早年曾避乱于楚,蒙楚成王厚待,礼遇有加。恩未敢忘,义犹在心。

兵临战场,晋文公深知旧恩不可轻负,于是命军队向后撤退九十里,以示避让锋芒。

此举表面看似退避,实则藏有深意。

既含报德之心,也借机稳住阵脚、削弱敌锐。

最终,楚军锋芒既挫,晋军乘势而上,反败为胜,一举奠定霸业。

《增广贤文》中有句话:“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知进亦知退,方能全身而退;当止则止,方可免于无妄之灾。

人生漫长,不必困于一隅。

有时直行不如侧走一步,关键时刻果断止损,不为过往所困,才有可能为自己打开另一扇窗。

一念舍得,不求事事圆满,一念放下,便是自在人生。

那些注定无果的执念,该放就放;那些走到尽头的路,该转就转。

当我们不再执着完美,反而迎来人生最安稳的圆满。

《檀香刑》里写道: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

生活的碗,不必装得太满;人生的路,也总要留一条退路。

福气来自留白,福分源于知止。

人不求满,是一种自律的清醒;事不求全,是一种豁达的放下;人生不求极致,是一种格局的修养。

凡事不争极致,不求完美,才能迎来真正的圆满与自在。

点亮“推荐”,今日小满,愿我们在人生路上,不必事事周全,不必事事完满,却能事事从容,心有所安。

*作者:爪间墨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国学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