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经世即真儒,遑问他一席名山,千秋竹简。 学佛成仙皆幻相,终输我五湖明月,万树梅花。 ——毕沅自挽联 ![]() ![]() ![]() 毕沅,这位历史人物留下的自挽联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感悟与哲学思考。 上联“读书经世即真儒,遑问他一席名山,千秋竹简” ,表达了毕沅对于 “真儒” 的独特认知。在他看来,真正的儒者在于能够通过读书,将所学运用到经世致用之中,实实在在地为社会、为民众做出贡献。“遑问他” 三个字,有一种洒脱与淡然,意思是不必去过分在意是否拥有一处闻名的山川来彰显自己,也无需执着于是否能在历史的竹简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种观念体现出毕沅务实的人生态度,他更看重内在的学识修养以及对现实世界的积极影响,而非外在的虚名与荣耀。 下联“学佛成仙皆幻相,终输我五湖明月,万树梅花”,则展现出毕沅对虚幻追求的清醒认识。他认为追求学佛成仙这些看似超凡脱俗的境界,其实都是不切实际的幻相。与之相比,他更珍视眼前实实在在的美好事物,如五湖之上那皎洁的明月,还有万树盛开的梅花。这明月与梅花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美好,代表了一种真实可感、质朴宁静的生活状态。毕沅在这里表达出对现实生活中自然之美和宁静平和的由衷喜爱,不愿沉浸在虚无缥缈的幻想之中。 从整体上看,这副自挽联不仅是毕沅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更是他人生价值观的鲜明体现。它反映出毕沅在历经世事之后,对人生有了透彻的理解。他摒弃了对虚名、虚幻境界的追逐,而是回归到最本真、最实在的生活追求上,看重读书经世的实际作为以及自然美好的生活情趣。这副对联语言简洁却内涵丰富,对仗工整又意境深远,让人在品味中不禁对毕沅的人生智慧和豁达心态深感敬佩,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深入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