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解析:出自《战国策·齐策三》。比喻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
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解析:出自《老子》。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3.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解析:出自《商人》。比喻到了极高的境地,仍需继续努力,争取更高的进步。
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解析:出自《太子少傅箴》。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用于比喻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5.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解析:出自《淮南子》。说明祸福相倚的辩证关系,告诫人们要用发展眼光看待得失。
6.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解析:出自《左传·宣公二年》。常人不是圣贤,哪一个能没有过错?意思是普通人都难免犯错误。多用作开脱之辞或强调不要对人要求苛刻。
7.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解析: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 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8.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解析:出自《后汉书·班超传》。不进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风险,不经过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成功。
9.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解析:出自《战国策·赵策一》。意思是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作以后行事的借鉴。
10.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解析:典出《风俗通义》。城门着了火,人们用护城河的水救火,水用完了,鱼受牵连而死(殃:使受祸害。池:护城河)。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1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解析:出自《卜居》。尺比寸长,但和比尺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了;寸比尺短,但和比寸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了。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12.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解析:典出《三国演义》。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做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13.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解析:出自《后汉书》。原义是早晨丢失了,傍晚得到了。后比喻开始时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终得到了补偿。
14.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解析: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指在表面上用某一行动迷惑对方,但在暗中却采取另一种行动达到目的。
15.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解析:出自《卖柑者言》。拥有金玉般的外表,里面却像破棉絮,用来比喻外表华美,而实质糟糕。
16.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解析:出自《道德经》。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17.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解析:出自《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指时机难得,必须抓紧,不可错过。
18.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解析:出自《韩非子》。不叫则罢了,一叫就使人惊奇。比喻平时表现一般,突然做出了使人惊异的业绩。
19.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解析:出自《管子》。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2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析:出自《论语》。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必定会有马上到来的忧患。
21.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解析:典出《左传》。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2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析:出自《论语》。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2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解析:出自《孟子》。忧患使人发愤图强,因能得生。安逸使人好逸怠惰,因而致死。
24.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解析:出自《说苑·正谏》。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2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解析:出自《孟子》。坚持正义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违背正义必然陷于孤立。多用于书面语,用于正式场合,
26.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解析:出自《晏子春秋·杂下》。不管多聪明的人,虽反复考虑,也会出现个别失误。
27.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解析:出自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比喻害人的东西,大家一致痛恨。
28.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解析:出自《喻世明言》。形容一方有意一方无意,多用于形容恋爱中的“单相思”或“暗恋”现象。
29.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解析:出自刘禹锡《浪淘沙》。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
30.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解析: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策,用以比喻事情的好坏或成败都由同一人造成的。
31.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解析:出自《大战邳彤》。兵来了用将抵挡,水来了用土掩住。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决定对策。
32.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解析:出自《涅槃经》。种什么,收什么。原为佛教语,比喻因果报应关系。后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33.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解析:出自《左传·昭公九年》。指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34.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解析:出自《孟子》。水獭想捉鱼吃,却把鱼赶到深渊去了;鹞鹰想捉麻雀吃,却把麻雀赶到丛林中去了。原比喻方法不当,适得其反,后来用于比喻不善于团结人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向对方。
35.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解析:出自《诗经》。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琢磨玉器。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36.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解析:典出《鹖冠子》。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的整体,也比喻目光短浅。
37.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解析:出自《潜夫论·明暗》。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38.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解析:出自《五灯会元》。原意为作恶之人弃恶从善,即可成佛。后来发展成为劝导作恶之人停止作恶。
39.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解析:出自《庄子·盗跖》。顺从我的就可以存在和发展,违抗我的就叫你灭亡。形容反动统治者的专制独裁或做事独断专横、飞扬跋扈。
40.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解析:出自《后汉书》。名声很大,实际情况难以与之相称。也指名过其实。
41.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解析:出自《左传》。指要想加罪于人,何愁找不到借口。
42.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解析:出自《尚书》。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43.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解析:出自《礼记》。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44.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解析:出自《群音类选·清腔类·桂枝香》。前辈栽的树,要过几辈后才能长大成荫,后人才能乘凉。形容前人的恩惠或形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5.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解析:出自《西游记》。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后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46.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解析: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指处于劣势时撤退是最佳选择。
47.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解析:出自《史记·齐太公世家》。比喻甘愿去做可能吃亏上当的事。
48.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解析:出自《史记》。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就能感召人心,无需张扬夸耀。
49.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解析: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某种语言行动表面上看来没什么,实际上暗中是有所图谋的。
50.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解析:出自《南史·陈暄传》。指平时积蓄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51.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解析:出自《王风·采葛》。比喻度日如年的心情。常用来形容情人之间思慕殷切,也可用于形容良师益友之间的思念之情。
52.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解析:出自《论衡·道虚》。原指刘安服了灵丹成了仙,鸡和狗吃了他炼制的灵丹也跟着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得势,跟他有关系的人也由此得到好处。
53.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解析:出自李白《蜀道难》。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也比喻个人能力可掌控全局。
54.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解析:出自《论语》。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55.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解析:出自《红楼梦》。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56.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解析:出自《五灯会元·法眼宗·西余体柔禅师》。形容无路可走的窘迫处境。
57.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解析:出自《韩非子》。细小的蚁洞可以使千里堤防溃决。比喻微小的隐患会酿成大的灾难或损失。
58.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解析:出自《诗经》。听取意见得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得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59.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解析:出自《建中靖国续灯录·苏州定慧道海禅师》。不亲身经历某一件事情,就不可能增长那方面的知识,多用于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
60.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解析:出自《周易》。比喻因个体差异,对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61.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解析:出自《周易》。月亮圆的时候就开始向缺损转变,水满了就会溢出来。比喻事物盛到极点就会衰落。
62.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解析:出自《荀子》。水能承载船,也能使船倾覆。用水喻民,以舟比君,表示人心的向背决定着君主的存亡。
63.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解析:出自《盆儿鬼》。指任何情况下都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形容为人处事光明磊落。
64.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解析:出自《论语》。形容部分读书人脱离劳动、脱离实践的样子。
65.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解析:出自《庄子·天道》。只能用心去揣摩领悟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66.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解析:出自《道德经》。打算取他什么东西,必须先给他一些什么东西。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67.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解析:出自《朱子全书·论语》。指有缺点错误就改正,没有就用以自勉。原用于自我检查,现代汉语多用于对待别人提出批评时所持的态度。
68. 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解析:出自《论语》。原义是做事过分就好比做得不够一样,皆不妥当;形容事情要适得其中
69.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解析:出自《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
70.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解析:出自《陔余丛考·成语》。指前来的人若怀有敌意,真正的善者不会主动挑衅。
71.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解析:出自《战国策·秦策一》。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72.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解析:出自《前赤壁赋》。指拿不完,用不完,形容非常丰富。
73.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解析:出自《史记·汲郑列传》。叫他来就来,叫他走就走。形容统治阶级对下属任意使唤。
74.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解析:出自《衡论·远虑》。意思是知道的就说,要说就毫无保留。
75.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解析:出自《寄兴》。指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指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
76.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解析:出自《黄石公三略》。在丰厚赏赐的刺激之下,一定会有勇敢的人接受任务(挑战)。旧指用大量金钱、财物作鼓励手段,可诱导人为之效力。
77.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解析: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扔掉又有点可惜。比喻事情进行下去没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舍不得。也形容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无可奈何。
78. 前人失脚,后人把滑
解析:出自《水东日记》。比喻吸取人家失败的教训,小心谨慎,免得再失事。
79.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解析:出自《赵氏孤儿》。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80.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解析:出自《晋书·王徽之传》。趁着兴致来,兴致没有了就可以回去了。
81.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解析:出自《封神演义》。比喻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82.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解析:出自《论语·颜渊》。旧时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常用作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
83.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解析:出自《三国演义》。谋划事情,要尽人的主观努力;事情的成败,还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多用于劝勉人们做事情首先要尽心尽力。
84.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解析:出自《韩非子》。东西丢在路上没有人拾走,夜里睡觉都不需要关门防盗。形容社会风气好
85.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解析:出自《西游记》。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比拼十分激烈。
86.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解析:出自《论语》。有德行的人喜爱山,有智慧的人喜爱水。
87. 禄无常家,福无定门
解析:出自《门铭》。指福禄没有不变的定数。
88.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解析:出自《元曲选·杨显之<酷寒亭·楔子>》。在路上遇见欺负人的事情,就挺身而出帮助受害的一方。旧时为人们所称道的一种侠义行为。
89.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解析:出自《孙子·九地》。比喻军队未行动时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样沉静,一行动就像逃脱的兔子那样敏捷。
90.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解析:出自《策林三·君不行臣事》。。如果对其信不过,就干脆不要任用;一旦任用,就不要随意猜疑。指用人贵在信任。
91.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解析:出自《后出师表》。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形容竭尽心力奉献到底的精神。
92.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解析:出自杜甫诗《贫交行》。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权术。
93.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解析:出自《诗经》。指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94.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解析:出自《三辅决录》。指与高的相比显得不够,与低的相比显得有余,处于中等地位;多表示对现状感到满足。
95.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解析:出自《旧约》。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攻击,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
96.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解析:出自佛教《楞严经》。原是宗教告诫修行人警惕外界诱惑的话,意思是修行到一定阶段,就会有魔障干扰破坏而可能前功尽弃。后来比喻取得一定成就后遇到的障碍会更大。也比喻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97.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解析:出自《上海的早晨》。指办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
98.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解析:出自《旧唐书·元行冲传》。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者看得清楚。
99.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解析:出自《战国策》。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100.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解析:出自钱钟书《围城》。比喻事物的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101.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解析:出自《庄子·渔父》。意思是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102.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解析:出自《劝学篇》。只要坚持不停的用刀刻,就连金属和石头这样坚硬的东西也可以雕刻成花饰。比喻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有恒心,有毅力,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103.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解析:出自《独角牛》。明处来的枪容易躲开,暗中射来的箭难以提防。比喻公开的攻击容易应对,暗地里的中伤难以辨别。
104.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解析:出自《潜夫论·贤难》。意思是一个人传出没有根据的事,众多的人跟着传播,就被当作实有的事了。指根本无事,因传说的人多,就使人信以为真。
105.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解析:出自《韩非子》。指用对方的矛攻击对方的盾,比喻用对方的言论或观点自身的矛盾来反驳对方。
106.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解析:出自《六代论》。形容有实力的人或集团虽然衰败,但其余威和影响仍然存在。
107.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解析:出自《诗经》。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常被后人用来形容审慎的品格。
108.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解析:出自《朱子语类·朱子十一》指只医治疼痛的部位,不追究病根。比喻处理问题不从全局考其根本,什么地方有问题就在什么地方解决,临时应付。
109.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解析:出自陈子昂诗《登幽州台歌》。意思是指空前绝后。
110.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解析:出自《醒世恒言》。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
111.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解析:出自《将神灵应》。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全局失败。
112.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解析:出自《史记》。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113.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解析:出自《史记》。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
114.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解析:出自《礼记》。指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代汉语中用于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115.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解析:出自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把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远远丢开不管。
116.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解析:出自《左传·成公四年》。不是我们同族的人,它们必定和我们不是同一条心。
117.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解析:出自《论语》。指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118.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解析:出自《战国策》。宁可做小而洁的鸡嘴,不做大而臭的牛后。比喻宁可在小地方为首,不愿在大地方任人支配。
119.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解析:出自《礼记》。指个人的言论行动总是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允许做坏事,做了也不可能隐瞒。
120.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解析:出自《荀子》。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