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我们的学员问:“经常吃山药、南瓜、小米、红薯、红枣、牛肉、鲫鱼等补脾胃的美食,可是为什么脾胃就是改善不明显呢?” 其实呀,脾虚的确需要调理,但也要对症下药。对于脾虚,究竟是要补脾还是健脾,这是个问题。 不过,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这个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问题,就是脾虚后,要先补脾,还是先健脾?其实在中医里补脾和健脾的区别非常大,今天正好趁这个机会给大家简单说一说。 我们知道脾主运化,具体来说就是你吃下去的食物,通过脾胃的运化,变成精微,再通过脾胃将精微运送到全身,给机体能量。 但它还有一个功能是运化水湿,配合肺、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 健脾:主要是辅助脾功能健康运作,虽然脾有能量运作,但仍然比较虚弱,这时候需要健脾,来促进它的正常运作。如何促进呢?一般是清除脾胃中的障碍物,如:湿、痰、食滞等。 再来说说补脾。 补脾:本义是益脾,意思是往脾脏里加东西,补充脾脏的物质能量。 举个例子,一个人身体缺铁,可能导致贫血,因此身体虚弱。针对这种情况,给他补充铁元素,来调整贫血症状。补脾也是同样的道理,给脾补一点动力,让其正常工作。 总结来说,健脾的主要目的在于清除,而补脾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加动力。它们属于一种包含的关系,健脾包括补脾。 注意一点:补脾必须得建立在胃中还没有产生痰,湿等病理产物时候,这样补才是有效果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二者区别,再给大家举个例子。 假设有个人力气很小,如果这个人是因为今早没吃早饭,现在肚子饿了,导致他力气小,那咱们应该去补,给他补充食物补充能量,人才有力气。 那如果是这个人平素缺乏锻炼,一直以来力气都很小,那咱们应该去健。 脾虚是一种失调状态,脾运湿但恶湿,一旦脾被湿所困,脾就不得不虚了。这时,通过艾灸的阳热之气来驱寒逐湿,对健脾和养脾的效果非常有用。 凡脾虚之人皆可艾灸脾经原穴太白。此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两虚、病后脾虚等,并有双向调节作用,揉此穴腹泻可止,便秘可通。 此穴是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五行属水,有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的作用。 艾灸三阴交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健脾和胃、消谷化食、宁心安神的作用。 调理脾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必过于焦虑,只有脾胃正常运转,我们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吸收营养、变得更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