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导读:本文两篇医话非常有意思,对术附汤、二仙汤方证的探讨,医案不大,但作者本身的思考过程能够让我们更精准地把握他们。 —本文约1471字,预计阅读4分钟— ![]() ![]() 一、术附加味治眩晕 1973年4月,治一眩晕患者陈××,男性,年35岁, 眩晕已一年,为阵发性,每周约二、三发,病常突然而来,荡漾如坐舟中,开目则恍同天地旋转,屋舍如倾,卧床闭目,则头难少动,未敢翻身。 继之恶心、冷汗随之而至,约持续一刻钟左右,方可渐缓。每发一次,数日不能起床。 平素体弱,时易感冒,失眠纳减,不梦自遗,大便不实,腰痛足跟酸痛诸症,颇为苦恼。 在我院先后经内科、脑系科、耳鼻喉科诊治,概称为神经官能症,眩晕综合症。 曾用过谷维素、清晕合剂、安定等,也曾用过甘油磷酸钠,而病依然。 所服中药多为滋阴潜阳息风化痰之剂。偶与苓桂术甘汤,症减少。 余参予会诊,取脉沉细而微结,尺部微不应指,舌淡苔薄腻而滑,总察病情始末及前药之反应,显属脾肾阳虚,浊阴不化,上干清阳所致, 乃试投《近效方》术附汤加味。 上方服数剂,每周只小发作一次。 效不更方,继服三十余剂,眩晕不复发作。 时隔四年,闻患者已参加外语进修,迄未复发。 二、二仙加味治崩漏 1976年春,妇科患者张×,年40许,体质素弱,又有肝病。 自述去年秋,忽然闭经,亦无所苦,未曾介意。 三个月后,月经又至,量极少,继而淋漓不净。 至翌年春,忽大崩如注,急来我院妇科门诊,当行诊断刮宫,确诊为囊性子宫内膜增生,遂住院。 当予丙酸睾丸酮、甲基炔诺酮、炔雌醇等西药,血止出院。 为时不久,又大崩,并感腰痛如折,疲惫不堪,望之面色如蜡,气虚血亏极矣。 自服益母膏、女金丹无济于事,邀余往视。 余用张锡纯氏固冲汤治之,然药进六剂,竟略无寸效。 正在思考之时,适有某院会诊之行,该院有陈××主任,中医既有根基,尤广新知,不泥于古,不薄于今,便请教陈主任为处一方,归而试用。 病者腰痛,腰为肾之府,肾气虚极可知,血下如崩,止血为急。 ![]() ![]() 此方仙灵脾、仙茅乃补肾之猛将;马齿苋止血之功最纯,非特治痢,更加之菟丝子、枸杞子、川断、熟地、当归等以助之,药仅八味,功效则大,服药数剂,血即止,且喜腰痛大缓。 ![]() 后连服此方近百剂,观察一年,月事已应期而至。 ![]() ![]() 《近效方》术附汤见《金匮要略方论·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 读者可参阅原书,此不赘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