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46) 闲话无事生非 在年级办公室听一位老师讲过这样一件让人很诧异的事:他们班教室的一扇窗户一直开着条缝,一个上课不学习、实在没事干的男生就把从餐厅带回的筷子削成碎末往楼下扔,而且这个动作他重复了整整三节课。在当代教育图景中,这类“筷子末现象”实际上很普遍。当青春期的能量找不到出口,破坏性就成了最便捷的自我确认方式。 这使我想起了一个成语叫“无事生非”。人为什么不能无事、不能太闲呢?这又使我想起了一句俗语:“地闲生杂草,人闲生烦恼。身闲生杂事,心闲生杂念”。没错,当一个人很闲的时候,他就会感觉生活非常空虚,就会无所事事,就会胡思乱想,就会焦虑不安,就会患得患失中迷失自己。 不记得是哪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个很残酷的公式:闲置注意力=反社会行为孵化器。你看那些一上课就睡觉的学生,那个一下课不是生龙活虎,打架斗殴、惹是生非是他们的专属。你再看那些在走廊里踢矿泉水瓶的学生,有任何风吹草动就喜欢瞎起哄的学生,他们哪一个不是在学校不学习,自己精力过剩的无处发泄,于是就像一个漂浮在太空的“宇航员”,在失控的旋转中寻找重力感。齿轮停摆了更容易生锈,机器经常不用反而更容易坏。这句话真的一点不假。 作为学校,应该经常举办一些除学习之外的活动,甚至是体力劳动。对于优秀学生来讲,这是一个缓解学习的疲劳,增加综合素养的机会。对于那些有可能贴有“问题学生”标签的不爱学习的学生来讲,这也是给他们找点事干,吸引一下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别无事生非的好举措。我突然甚至有种幻觉,国家强制开设劳动课,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 罗曼罗兰说过: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没错,废掉一个人最狠的方式,就是让他永无止境的闲着。安逸的环境下,人的斗志会被消磨掉,进取心也必然也会慢慢丧失。 所以,作为学生,也包括生活在这个世上的每一个人,宁可累,也别闲;宁可忙,也别懒;闲人愁多,懒人病多,忙人乐多。当你的生活被工作、运动、读书、聚会等等事情填满,那么恭喜你,你正走在上坡的路上,更美的风景在前方等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