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小王说:"看孩子对爸妈的态度呗,我朋友她闺女每天下班准给她妈打视频,一聊就是半小时。"其实啊,爸妈的福气从来不在存折上有多少零,全藏在孩子的举手投足里。那些被生活善待的爸妈,你只要瞧瞧他们孩子的模样,心里就跟明镜似的。乐乐玩滑梯让人插队了,小脸憋得通红,旁边的妈妈"蹭"地站起来:"咋能抢我们家孩子的地儿!"俩孩子当场就吵起来了,乐乐还跟着奶奶喊:"你是坏蛋!"家里的温暖不是靠嗓门大,而是看能不能把火气压下去。隔壁安安被插队时,却歪着脑袋问:"你也想玩呀?咱轮着来行不?"后来跟安安妈聊天才知道,她是幼儿园老师,每天回家都跟孩子玩"情绪温度计"游戏:"今儿妈妈被领导说了,心里跟30度天儿似的闷得慌,你呢?"就这么把情绪摊开唠,安安从小就知道咋管自己的脾气。现在他会主动说:"妈妈生气时像红灯,我得让她先静静。"心理学上有个"情绪传染定律":爸妈的情绪就是家里的底色。就像我闺蜜,以前辅导作业总吼孩子,结果她儿子现在一遇难题就摔笔:"你是不是又要骂我了?"后来她去参加了亲子工作坊,学会说"这道题妈妈也得琢磨琢磨",孩子反倒主动掏出草稿纸:"咱一块儿算呗。"爸妈先做冷静的大人,孩子才会变成温和的小孩,这就是家里藏着的福气密码,特简单也特管用。姐姐天天扎着利落的马尾辫,课本边边角角都贴着卡通贴纸,下课还拉着同学聊绘本;弟弟总穿不合身的校服,作业本上全是咖啡渍,很少主动跟人搭话。弟弟袖口的毛边和不吭声的样子,这其实就是爸妈生活的影子。当大人被琐事困住,孩子也会打不起精神,这就是福气悄悄溜走的信号,得留意!妈妈拉着姐姐的手,裙子熨得倍儿挺,说话时还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爸爸拍着弟弟的肩膀,T恤袖口都磨毛了,开口就是"男孩子别讲究那些"。她在工厂上夜班,每天回家孩子还没醒,周末总说"我得补觉"。后来她儿子上小学,作文里写:"妈妈的眼睛老是红红的,像没睡醒的兔子,我想给她买个会唱《小星星》的闹钟。"从那以后,王姐再累,周末也会陪孩子去公园喂鸽子,现在孩子画的全家福里,妈妈的眼睛总是弯成月牙儿。父母的爱,不是给孩子买多少新衣服,而是让娃知道生活值得认真对待,这也是爸妈能给孩子最值钱的福气。环卫工妈妈在路边啃馒头,儿子放学路过,把自己的盒装牛奶塞给妈妈:"今儿学校发的,我喝过了。"妈妈想推回去,孩子撒腿就跑,边跑边喊:"妈妈吃完了记得喝牛奶!"真正的福气,不是家里多有钱,而是穷日子里娃也知道心疼爸妈,这才是花钱买不来的暖,能记一辈子。她爸爸去年动了手术,12岁的儿子每天放学回家,先把轮椅推到阳台让爸爸晒太阳,再去厨房熬粥。有回她偷偷看见,孩子对着电饭煲念叨:"快点熟吧,爸爸喝了粥就能站起来了。"福气不是爸妈为孩子做了多少,而是孩子在被爱中学会了爱人。教育专家刘墉说过:"孩子对爸妈的态度,就是家庭教育的一面镜子。"就像我邻居张叔,退休后每天带孙子去菜市场,让孩子帮着拎菜篮,还说:"爷爷老咯,得靠你搭把手啦。"现在他孙子见着奶奶提重物,立马蹲下来:"我帮奶奶分担一半重量吧。"好的家风真的可以被继承,从孙子对爷爷奶奶的态度就能看出孩子身上有那股心疼人的劲儿,往后成人了也必定不会亏待了父母。每次坐飞机都记得空姐说的:"请先给自己戴上氧气面罩,再帮孩子戴。"养孩子也是这个理儿。我认识的李阿姨,退休后报了老年大学的钢琴班,每周雷打不动去上课,她说:"我不想让孙子觉得奶奶的世界只有他,得让他知道,人老了也能有自己的爱好。"现在她孙子跟同学炫耀:"我奶奶弹《致爱丽丝》比音乐老师弹得还好听!"李阿姨坐在钢琴前的背影,教会孩子一个道理:爸妈的福气不是天天围着娃转,而是自己活得精彩。李阿姨说:他爸爸小时候我也是这么带的,我知道总有一天,孩子要学会独立生活,所以从那时我就学会了松手,让孩子自己去闯荡。当爸妈有了自己的乐子,孩子才会活得更有底气,这道理特简单。每天抽空给自己10分钟:哪怕就浇浇花、看半集电视剧呢,也能让自己从"当爸妈"的状态里喘口气。我同事每天晨跑时戴耳机听小说,她说那20分钟就跟给手机充电似的,跑完回家浑身是劲儿。让孩子搭把手干活:别老跟孩子说"你只管学习",得让他们知道爸妈干活不易。我同学家孩子每天负责摆碗筷,现在一看妈妈炒菜就主动凑过去:"妈,等下我洗碗啊,你歇着!"跟孩子适当"装个糊涂":偶尔示弱能让孩子更知道心疼人。我同学故意说不会用智能手机,她姑娘直接画了张"微信使用图",现在成了家里的"电子小管家",连爷爷发朋友圈都得问她怎么加特效。作家龙应台说:"爸妈和孩子的缘分,是一场得体的退出。"那些有福气的爸妈,从不会把孩子当成人生的唯一支柱,而是在爱孩子的同时,也好好爱着自己。当爸妈眼里有光、脚下有路,孩子自然会跟着活得自信又从容,这才是一个家最好的样子。点个,愿每位爸妈都能在柴米油盐里,给自己留一片晴朗的天。你是这样有福气的爸妈吗?快来分享你和孩子的暖心故事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