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15岁上北大,25岁自杀,留下一首诗火了几十年,如今人人都会背

 文史馆 2025-06-02 发布于辽宁

有人说:“顾城以孩子的眼睛看着这个世界,海子以孩子的心灵爱着这个世界。”

他们都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世界里,试图寻找自己心中的理想王国和灵魂归宿,于是顾城带着妻子去了激流岛,建立自己的理想国,结果他"女儿国”梦碎, 走上了杀妻自尽的毁灭之路。

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面朴素的生活、简单的幸福,令人神往。"大海"是海子作为“海之子”的理想之乡和灵魂归宿。但他却始终没机会拥抱大海,而是在写完这首诗不久后,卧轨自杀了,他的死令很多人感到疑惑和惋惜。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

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海子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出生于安徽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尽管家中并不富裕,但海子的父母坚持供他上学,一家人节衣缩食,过得十分不易。

海子深知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更加努力学习,他也不负父母所期,在15岁那年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学子们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法律系,成为了全家人的骄傲。


那时候顾城、北岛、舒婷等人的诗歌风靡了整个校园,海子在接触过诗歌后,仿佛开启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1983年,19岁的海子从北大毕业,被分配到政法大学的编辑部工作,这一阶段他沉浸在诗歌的创作中,乐此不疲。可惜的诗并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与关注,写了几年诗,却依然是个默默无闻的诗人。

在政法大学工作期间,海子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段爱情,女孩喜欢海子的诗,仰慕他的才华,两人度过了一段甜美的恋爱时光,但没多久就遭到了女孩父母的强烈反对。

毕竟当时的海子还年轻,除了这一身才华外,身无长物,既没有良好的家世背景,在事业上也没有什么显著成就,两个人最终在父母的干预下分道扬镳了。

-2-

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海子

初恋成为了海子心中永远的痛,想当年海子15岁考上北大时,自认为是天之骄子,心高气傲,如今却被残酷的现实打趴在了地上。从那以后,海子变得敏感自卑,谈了几次恋爱,都以失败告终。

海子的诗歌长期得不到认可,爱情又总以失败告终,这让海子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失败,甚至有些迷失,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海子觉得体制内的工作限制了自己的灵魂自由,他很想逃离这样束缚的生活,去奔向诗与远方,却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

海子明白父母多年来含辛茹苦供自己读书,有多不容易,如今正是自己回报父母的时候,也要帮父母承担起供弟弟们上学的重担。

于是他只能一边工作,一边创作,一边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不停地挣扎,一边在精神世界中声嘶力竭地呐喊。


-3-

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也不能说我两手空空。——海子

1989年,他在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久后,就选择了卧轨自杀,年仅25岁,他身边的遗物只有书、军挎和一个少了三瓣的桔子,还有一张字条:“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都没有关系”。

海子死了,在当时文坛上掀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这才注意到这个年轻的诗人,曾经写过那么多唯美动人的诗歌。

“海子热”也突然从北京兴起,蔓延到全国各地,活着时无人问津、不被认可的海子,死后却成了那个时代最优秀的诗人。

好友西川认为,海子的死跟他的初恋有关,因为在他卧轨自杀前几天,曾经见过初恋女友,在得知她结婚生子后,内心十分苦闷,还喝了很多酒。

也有一些人将海子的卧轨自杀,看作是“殉诗”,他们认为海子是有史以来第一位纯粹为诗歌殉葬的人。

海子的死因引起了热议,众说纷纭,其实这一切或许没那么复杂,他可能就像顾城一样,因为爱情失意、物质贫乏、生活不如意,与自己心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精神世界差距太大,内心敏感脆弱又经不起这些打击,而选择离开了。

他的死对于父母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这个让他们最为骄傲的儿子,竟然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了人世。父亲决定让海子的弟弟们不再读书,他不愿意他们重复海子的老路。可见海子的离去,对父亲造成了思想上和心灵上无法抹去的伤痛和打击。

海子解脱了,不用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矛盾中苦苦挣扎了,却把悲痛留给了他的父母和这个他无法融入的现实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