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盖内侧总隐隐作痛,上下楼梯、蹲下起身时更明显?别不当回事!这很可能是鹅足肌腱炎找上门了。它常被忽视,却困扰着不少运动爱好者和中老年人,接下来我们具体来了解下。 一、概述 鹅足肌腱炎是指膝关节内侧的鹅足腱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的慢性劳损性炎症。 鹅足腱由缝匠肌、股薄肌、半腱肌的肌腱共同组成,因其形状类似鹅的足掌而得名,主要功能是屈曲膝关节并使小腿内旋。该肌腱附着于胫骨内侧髁下方,长期反复牵拉或摩擦易引发炎症。 ![]() 缝匠肌 缝匠肌是人体最长的肌肉,起于髂前上棘,斜跨大腿前外侧,止于胫骨内侧,参与屈髋、屈膝及大腿外旋。其远端肌腱形成鹅足腱的浅层结构。 触诊 患者仰卧位,嘱其屈髋、屈膝并外旋(盘腿姿势),使缝匠肌收缩。 沿髂前上棘至胫骨内侧连线触诊,激痛点常伴有明显压痛和条索感。 ![]() 股薄肌 股薄肌是人体最长的内收肌,起于耻骨联合,止于胫骨内侧,参与髋内收和膝屈曲。其远端肌腱与半腱肌并行,是鹅足腱的重要组成部分。 触诊 患者俯卧位,髋关节外展30°,主动屈曲膝关节以收缩肌肉。 沿耻骨至胫骨内侧连线触诊,激痛点常位于大腿近端内侧深部。 ![]() 半腱肌 半腱肌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胫骨内侧,属于后侧腘绳肌群,负责屈膝和伸髋,并在膝关节旋转中起稳定作用。其远端肌腱与股薄肌、缝匠肌共同构成鹅足腱。 触诊 患者俯卧位,膝关节微屈,放松腘绳肌。 沿坐骨结节至胫骨内侧缘连线触诊,肌腹呈条索状,按压可引发局部压痛及典型牵涉痛。 ![]() 二、鹅足肌腱炎为何导致膝内侧疼痛? 1. 肌腱劳损的核心机制 当膝关节频繁做屈曲+内旋动作(如跑步、爬山、反复蹲起)时,鹅足腱会被反复牵拉,与胫骨内侧的附着点产生摩擦。 长期摩擦或过度负荷会导致肌腱慢性损伤、充血水肿、纤维变性,甚至形成微小撕裂,刺激神经末梢引发疼痛。 ![]() 2. 解剖特点的 “易损性” 血供较少:肌腱止点处(胫骨内侧)血运相对薄弱,修复能力较差,损伤后易迁延不愈。 应力集中:三条肌腱汇合后力量集中于狭小的止点区域,容易因 “过载” 引发炎症。 与内侧副韧带的邻近关系:两者位置接近,鹅足腱炎可能伴随内侧副韧带的轻度劳损,导致疼痛范围扩大。 三、常见病因与风险因素 1.过度使用/训练错误:
2.生物力学因素:
![]()
3.肌肉不平衡:
4.直接创伤/挫伤:如摔倒时膝盖内侧着地。 5.关节炎影响:膝关节骨关节炎有时会继发引起鹅足区域疼痛。 6.其他:肥胖、糖尿病(影响肌腱健康)、年龄(肌腱退变风险增加)。 四、主要症状和体征 (一)主要症状 1.膝关节内侧疼痛
![]() 2.肿胀与僵硬
3.运动功能受限
![]() (二)主要体征 1.压痛点明确
2.局部炎症表现
3.特殊检查阳性
五、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MR)可以清晰显示鹅足区解剖结构及病变。 鹅足肌腱炎磁共振表现为膝关节后内侧、内侧副韧带之间的鹅足滑囊区T1WI低信号、脂肪抑制加权像(FS PDWI)呈高信号影像。 ![]() 六、治疗 1.休息:膝关节制动。 2.药物治疗:口服或外涂非甾体类抗炎药。 3.康复理疗:超声波、冲击波、干扰电理疗促进炎症及水肿消退,贴肌效贴促进淋巴及血液回流。 4.局部注射:如上述治疗方案效果欠佳,可采用局部注射封闭治疗。 5.中医疗法:中医药透、针刀等。 七、康复训练 (一)紧张肌肉的牵伸与放松 1.半腱肌的牵伸 ![]() 来源:中山市康复医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