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阳别等三伏天,紫苏叶的3种搭配,补阳、祛湿、散结

 中医张大明 2025-06-06 发布于河南

天地越来越热了,阳气也越来越足。有人说等到三伏天再补阳,其实大可不必。

为什么呢?

三伏天除了阳气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雨水也多了,很多人的风湿,都是在三伏天得的。身体的吸收阳气的同时,湿气也顺着毛孔进来了。这就是中医上常说的“鬼门”开。

所以在三伏前补阳,其实更好。阳气上升,雨水还不算太多,天气还没有像蒸笼一样。

补阳,我还是推荐药食同源的草药——紫苏叶。

紫苏叶和艾草叶都是补阳的。这俩有区别,紫苏入三焦熬,可以把阳气补进五脏六腑里,特别适合身体内部有寒湿的人。艾草大家都很熟悉了,经常用它作为原料进行艾灸,说明它可以把阳气补进骨头缝,更适合一些风湿。和皮表有寒湿的人。

那结节的患者,补阳就首选紫苏叶。


紫苏散结茶


材料:紫苏叶 5 克、陈皮 3 克、玫瑰花 3 克、蒲公英 3 克、红枣 2 颗(去核)。

做法:将所有材料洗净,放入茶壶中,加入 500 毫升沸水,焖泡 15 分钟后即可饮用,可反复冲泡 2 - 3 次。

功效:紫苏叶行气宽中、消痰散结;陈皮理气健脾;玫瑰花疏肝解郁;蒲公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红枣调和药性、养血安神,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散结、疏肝和胃之效 

01


紫苏入药医案

张某,女,42 岁。自述体检发现甲状腺左侧叶结节(大小约 1.5cm×1.0cm),近 3 月常感咽喉部异物感,情绪波动时加重,伴胸胁胀满、善太息,食少纳呆。观其面色少华,舌淡暗、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细滑。

肝郁脾虚、痰瘀互结,属瘿病。

紫苏叶,法半夏,茯苓,柴胡,当归,浙贝母,夏枯草,炙甘草。

方中紫苏叶行气散结、宽胸利膈,为君药柴胡疏肝解郁,法半夏、茯苓燥湿化痰,共为臣药当归养血活血,浙贝母、夏枯草清热化痰散结,助君臣药化痰瘀、散结节;炙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

患者坚持服用 3 个月后复诊,咽喉异物感消失,胸胁胀满明显减轻,纳食转佳。复查甲状腺超声显示,结节缩小至 0.8cm×0.6cm,嘱其继续服用原方巩固治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