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吸光光度法(微量组分)——知识小结篇(手写扫描版)

 taotao_2016 2025-06-08 发布于辽宁
光的选择性吸收——物质分子选择性地吸收一定的波长的紫外或可见光时,分子中价电子会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物质对光吸收的本质而产生的分子吸收光谱(相应于原子吸收光谱)
图片
定性/定量/结构分析——利用物质的紫外可见光谱及吸收程度可以对物质的组成(定性分析,特征吸收曲线,特征最大吸收波长,特征最大吸收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含量(定量分析、L-B定律)和结构(有机波谱分析中常用来推断 双键等不饱和键是否共轭,是否有芳香环)进行分析、测定、推断。
光吸收定律(定量分析)——溶液对光的吸收符合朗伯-比尔定律(A=-lgT=εbc),即:在一定的波长、溶剂、光强度和温度下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及液层的厚度成正比,其适用条件是平行单色光、均匀、非散射的稀(一般小于0.01 mol/L)溶液(气体和均匀固体也可以)
图片
穿过狭缝的透射光到达反射光栅发生衍射产生单色光
可见吸光光度法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400~750 nm,在可见吸光光度法中,待测物质往往需要有颜色,若待测物质本身无色或颜色很浅,则必须对它进行化学处理(如显色反应),使其呈现某种颜色(如果不用可见吸光光度法,也可以考虑使用其他非可见光波长,如紫外光),从而进行测定,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定量分析方法—物质含量的方法包括目视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需要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灵敏度最高,非单色性影响小)和一定浓度范围内进行,分为标准曲线法标准品对照法(也称为比较法,待测物质浓度与标准品浓度接近)

标准(工作)曲线—如果标准系列溶液的浓度适当,测定条件合适,理想的标准曲线应该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物理或化学因素可能导致偏离光的吸收定律,常出现标准曲线在高浓度端发生弯曲现象,给测定结果带来误差,如单色光不纯、溶液浓度过高(可采用稀释解决)或吸光物质性质不稳定等。

吸光度具有加和性(多组分分析)——如果溶液中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吸光性物质,则测得该溶液的吸光度等于溶液中各吸光性物质吸光度的总和。根据吸光度的加和性,可以在同一试样中不经分离同时测定两个以上的组分。这个性质在实际操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是目视比色法做不到的)。

测量条件的选择——无干扰时,“最大吸收“原则;有干扰时,“吸收最大,干扰最小”原则;当T=36.8%,或A=0.434时,浓度相对误差Er最小,吸光度的读数一般控制在A=0.2~0.8内,此时测量误差较小。

参比(空白)溶液的选择——参比溶液用来调节仪器零点,消除由于吸收池壁及溶剂对入射光的反射和吸收带来的误差,并扣除干扰的影响。

参比溶液可根据下列情况进行选择

①当试液及显色剂均无色时,可用蒸馏水作参比溶液——溶剂空白

②显色剂无色,而被测试液中存在其他有色离子,可用不加显色剂的被测试液作参比溶液——样品空白

③显色剂有颜色,可选择不加试样溶液的试剂空白作参比溶液——试剂空白

④显色剂和试液均有颜色,可将一份试液加入适当掩蔽剂,将被测组分掩蔽起来,使之不再与显色剂作用,而显色剂及其他试剂均按试液测定方法加入,由此作为参比溶液,这样就可以消除显色剂和一些共存组分的干扰——显色空白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