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展飞:明白一件事,可以解释很多事

 莱西一中 2025-06-09 发布于山东
文章的题目,是从这句话来的:做好一件事,可以解释很多事。
我化用了一下。
关于自我的认知,有些矛盾一直在困扰着我,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比如最典型的一点,与我相识甚至相熟的人,99.99%的人会认为我是一个外向型人格,也就是所谓的e人,对此我并不完全否认,但是我知道我更喜欢独处。
比如较之于外出社交,我更喜欢躲在房间里看书。
热闹的场面,我不排斥,但是更喜欢静静地一个人呆着。
在我的认知中,我更倾向于自己是个i人,也就是内向型人格。当我告诉朋友们,其实我骨子里是社恐的,他们纷纷向我投来了鄙视的眼神——他们根本就不相信。
6月5号之前,我一直没搞明白是什么原因。
直到那天晚上,老学生让我测了一下16型人格。
在此之前,对于这种人格测试,我一直是不置可否的。
因为我知道心理学上的巴纳姆效应。

巴纳姆效应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即使内容空洞。

因为知道巴纳姆效应,所以我一直很排斥人格测试和星座学说,但是那个晚上用了一晚上时间去看相关的分析,发现这真是我,把我隐藏在内心最深处的东西都说出来了。

不得不承认,心理学知识的奇妙。

这也就是我说的“明白了一件事,可以解释很多事”。

INFJ型人格,被称为最为稀有的人格,世界上只有1%的人,而且男性最为罕见,只有0.25%。

我恰恰就是那最为罕见的。

看完了分析,一切顺理成章。

INFJ的十大主要特征(性格底色),第一条,就敲中了我:

喜欢玄学、神秘学、哲学、心理学、宇宙人文知识,还有极少数对佛学、道学感兴趣,知识储备相当冷门小众。

不幸的是,我又是那极少数的,呵呵。

突然想起了一句话: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己一个也难求。

蓦然发现,原来在这个世界上,我并不孤单,即使只有0.25%,也依然有我这样的一类人。

庆幸的是,我从事了这种人格的所谓的“热门职业”。

大概,这就是天意吧。

据说,这是因为这种人格对人性敏锐,不需别人开口,就能察觉出别人细微的感受。善于读懂别人的情绪和感受,善于挖掘别人内心深处的想法。对人性把握深刻,能够看到别人的未来,喜欢作为别人精神世界的引路人。希望看到被自己帮助的人自己觉醒。

或许吧。

又想起了一个哲学问题:未生我前,谁是我?既生我后,我是谁?

在自我认知上,我终于迈出了一大步。

根据相关的学说,还有低阶、中阶、高阶之分。

对照了一下,我正在由中阶向高阶过渡。

怪不得这几年如此痛苦。

既然如此,就让我慢慢进化吧,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这几句话是当年我学政治的时候背过的,至今依然能熟练背诵,

写完这篇东西,又应了一条:

喜欢记录。喜欢文字,而不是口头表达,不擅长即兴发挥(这条其实我比较擅长)。文字会给infj一种放松平和的感觉。infj的文字具有人文主义关怀,喜欢通过文字对人进行启迪和指引。

能否启迪和指引别人,暂时不知,但是喜欢记录却是真的。

这不,又记录了一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