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没有注意到这样的现象? 晚上你在床上,原本只打算看看手机就睡,结果一刷就是好几个小时。 想提升自己,但总是手机分心,总想着“明天再开始”。 无数次下定决心,但中途又被手机吸引了注意力。 其实,这背后有个隐藏的原因——你掉进了“多巴胺陷阱”。 短视频、游戏、各种APP,看似无害,实际上却在悄悄消耗你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 一、你并不是在放松,而是在被收割 你以为刷短视频只是消遣,实际上,你正在被平台当作“用户数据”来研究和利用。 短视频和游戏公司,会投入大量资源去分析你的喜好、习惯、情绪起伏,然后用算法把你牢牢粘在屏幕前。 他们比你还清楚,什么样的内容能让你上瘾。 刷到喜欢的视频,平台就会继续给你推类似内容,比如你喜欢看八卦、鸡汤、美女,系统就不断给你灌这些东西。 这就是平台反复测试之后的精确投喂。 莫言说,自己因为刷短视频浪费了不少时间。 连大师都不能幸免,普通人就更难抵抗这种诱惑。 你以为是在消费娱乐,其实是娱乐在消费你。 假如每天刷手机3小时,一年下来就是1000多个小时。 本来这些时间完全可以用来学习新技能、锻炼身体或者做一些真正能提升自己的事。 可现实中,很多人把时间花在围观别人生活上面。 你记录一下,每天刷手机花了多少时间,然后估算一年花了多少时间? 用改命的时间,换短暂的多巴胺刺激,你的觉得值得吗? 失去的不只是时间,是改命的可能。 二、为什么他们限制孩子用这些产品? 很多大佬,会严格控制自己孩子的电子设备使用时间。 比如乔布斯很严格控制孩子玩电子设备,扎克伯格不会让女儿沉迷Facebook。 他们太清楚这些产品的成瘾机制了,毕竟就是他们设计的。 他们非常清楚,一旦孩子对这些东西上瘾了,注意力和创造力就会被毁掉。 开赌场的不会赌钱,只会想方设法让你去赌。 现在社会越来越分化,一部分人沉溺于各种即时娱乐,另一部分人努力和多巴胺做斗争。 短期来看,沉迷娱乐的快乐,严格自律的痛苦。 但是,一旦时间线拉长,两者的区别就大了。 你见过天天玩手机,沉溺短视频的人,干出什么事业来的吗? 越舒服的事,往往越缺乏价值。 三、怎么跳出这个陷阱? 明星离婚、网络热点、国际大事,和你生活有多大关系? 你觉得“不看就落伍”,其实不过是被制造出来的焦虑。 人生本质是痛苦,娱乐只能带来短暂的麻醉,能够主动选择屏蔽无意义的信息,才是真正的自由。 光靠自制力很难持久,不妨给自己设定规则,比如把那些容易上瘾的APP移除或藏起来,晚上规定时间关机。 刚开始会不适应,坚持一阵子就好了。 另外,为大脑找点替代品,比如运动和读书。 对于普通人来说,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没有背景、也没有捷径,就靠一点一滴积累。 如果你能把零碎时间利用起来,不管是提升自己、学习新技能,还是锻炼身体,几年以后都会产生巨大的变化。 向上的路注定艰难,但这是唯一的路。 穷人生活太苦了,奋斗太累了,而廉价的多巴胺,就成了他们的精神依靠。 但多巴胺成瘾,又让他们无法做到自律,无法坚持长期主义,于是就陷入贫困陷阱之中。 改命的本质,是改变认知;阶层跃迁的前提,是认知跃迁。如果你想提升认知,找准机会、改变命运,那么可以点此→与我交流 有些不方便公开的内容,有些高价值的内容,只能在小圈子里流传。 |
|
来自: mynotebook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