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生活的时间密码:十二时辰探秘

 昵称503199 2025-06-11 发布于湖北
图片
图片
图片

日月经天,星辰列张,时序的更迭编织着古人生活的画卷。十二时辰,如十二枚古老的音符,奏响岁月的旋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时光流转中的古人智慧

The Twelve Earthly Branches

图片

⏳️十二时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时间计量方式,其形成与发展体现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观察和智慧总结。这一制度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当时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和天文观测之中。到了汉代,十二时辰的命名体系趋于完善,每个时辰都被赋予了富有诗意的名称:夜半、鸡鸣、平旦、日出、辰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这些名称生动地描绘了一日之中天象变化与人们生活起居的密切关联。

十二时辰与十二地支相对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计时系统。这种将一日划分为十二等份的计时方法,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天文现象的精准把握,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每个时辰的名称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寓意,反映了农耕社会的生活节奏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例如,"鸡鸣"预示着黎明的到来,"日入"标志着一天的结束,"人定"则提醒人们该安歇就寝。这种将时间与生活紧密结合的计时方式,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作息和文化传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1

夜半-子时

图片
图片
图片

子时 23:00—1:00,又名夜半、三更、子夜、中夜。

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故称“子鼠”。

夜深入眠时。宜入睡保养身体:“子时睡得足,黑眼圈不露。”

子时 (11pm-1am) Midnight

图片
图片

02

鸡鸣-丑时

图片
图片
图片

丑时 1:00—3:00,又名鸡鸣、四更、荒鸡。

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鸡鸣之时,天色由暗渐明,万物由昏昏开始变得清明。宜熟睡养肝:“人卧则血归于肝。”

丑时 (1am-3am)

 The Hours of the Ox

图片
图片

03

平旦-寅时

图片
图片
图片

寅时 3:00—5:00,又名平旦、五更、黎明、早晨、日旦。

早晨,夜与日交接之际,太阳虽还未出地平线,但遥远的天际已显现一线生机。夜与日的交替之际,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

黎明之时,太阳露出地平线,天刚蒙蒙亮,万物开始蠢蠢欲动。宜深度睡眠: “寅时睡得熟,面红精气足。”

寅时 (3am-5am)

 The Hours of the Tiger

图片
图片

04

日出-卯时

图片
图片
图片

卯时5:00—7:00,又名日出、日始、破晓、旭日。

太阳冉冉初升,晨光初露免子也变得欢腾起来,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称“卯兔”。古人崇尚日出而作,男耕女织。日出时分,古代官员们就要上班打卡,称为“点卯”

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照耀大地,万物生机勃勃。宜披衣起床排毒素:“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

卯时 (5am-7am)

Sunrise

图片
图片

05

食时-辰时

图片
图片
图片

辰时 7:00—9:00,又名食时、早食。

就是古人吃早饭的时间,吃完早饭后就要开始一天的劳作。古人“朝食”之时一般容易起雾,在神话传说中,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故称“辰龙”。

“朝食”之时,宜吃温和养胃的早餐:“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

辰时 (7am-9am)

The Hours of the Dragon

图片
图片

06

隅中-巳时

图片
图片
图片

巳时 9:00—11:00,又名隅中、日禺。

巳时是临近中午的时候,大雾散去,艳阳高照,阳气生发旺盛,蛇类出洞觅食,潜伏于草丛中,躲避太阳的照射,故称“巳蛇”。

临近中午的时候,人们精神饱满地进入一天的工作。宜活动身体:“巳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

巳时 (9am-11am)

 The Hours of the Snake

图片
图片

07

日中-午时 

图片
图片
图片

午时 11:00—13:00,又名日中、日正、中午。

日中俗称中午,此时太阳运行到天字正中,太阳最猛烈,阳气达到极盛,但也是阴气增加的开始。此时动物们都懒洋洋地躺着,而马是阴类动物,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

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阳光最猛烈,这时阳气达到极限。宜小睡养心:“午时一小憩,安神养精气。”

午时 (11am-1pm)

 Noon

图片
图片

08

日昳(yì)-未时 

图片
图片
图片

未时 13:00—15:00,又名日昳(yì)、日侧、日映。

过了正午,太阳便开始偏西,太阳偏西为日跌,羊在这个时候吃草,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

日过中天已偏西,人们从午睡的混沌中清醒过来。宜多喝水、喝茶排毒降火:“未时分清浊,饮水能降火。”

未时 (1pm-3pm)

The Hours of the Goat

图片
图片

09

晡时-申时

图片
图片
图片

申时 15:00—17:00,又名晡时、日铺、夕食。

目晡时是古人第二次吃饭的时候,在秦汉之前,人们都是一日两餐。据说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故称“申猴”。

宜运动助体内津液循环:“申时津液足,养阴身体舒。”

申时 (3pm-5pm)

The Hours of the Monkey

图片
图片

10

日入-酉时

图片
图片
图片

酉时 17:00—19:00,又名日入、日落、日沉、傍晚。

此时太阳开始落山,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所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落是倦鸟归巢的时刻,人们也开始收工回家。鸡在酉时开始回到窝里,故称“酉鸡”。

夕阳西下,停止劳作,回家休息。宜放松身心:“酉时肾藏精,纳华元气清。”

酉时 (5pm-7pm)

Sunset

图片
图片

11

黄昏-戌时

图片
图片
图片

戌时 19:00—21:00,又名黄昏、一更、日夕、日暮、日晚。

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一片朦胧。狗开始担负起看家护院的职责,故称“戌狗”。

夕阳沉没,万物朦胧,天地昏黄。宜保持心情舒畅:“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

戌时 (7pm-9pm)

 The Hours of the Dog

图片
图片

12

人定-亥时

图片
图片
图片

亥时 21:00—23:00,又名人定、二更、定昏。

夜已很深,人们已经是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十二时辰的最末一个时辰,人定也就是人静,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故称“亥猪”。

夜已深,人们已经准备安歇入睡了。宜睡眠:“亥时百脉通,养身养娇容。”

亥时 (9pm-11pm)

The Hours of the Pig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二时辰的轮转,仿若历史长河的涓涓细流,淌过宫廷朱墙,漫过民间巷陌。我们随古人之迹,观其于晨曦中劳作,烈日下耕耘,暮色里休憩,静夜中沉思。从帝王将相到贩夫走卒,各安其位,各守其时,皆在岁月的舞台上演绎着生命的精彩。这古老的时辰智慧,不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生活的韵律,文化的沉淀。

-THE E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