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年冬,康熙驾崩的噩耗传来时,八阿哥胤禩如遭雷击,登基的竟是四阿哥胤禛(即雍正帝)。 这位曾获朝野拥戴的“八贤王”,此刻已预感末路将至。他悲愤交加,却只能匍匐在新帝脚下,眼睁睁看着自己与家族的命运坠入深渊。 康熙晚年的胤禩,被视为接班第一人选。 他身负贤名,能力超群,17岁便被封为贝勒,是皇子中最年轻者;主持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等要务,能力深受康熙认可。 多位阿哥都坚定不移的支持他:九阿哥胤禟以财力支撑,十阿哥胤䄉以门第增势,十四阿哥胤禵掌军权,形成“八爷党”核心。 但此时,一切皆为过眼云烟。迎接八阿哥的将是致命的清算。 雍正帝登基后,并没有直接拿起屠刀,因为八阿哥党羽众多,需要些时间慢慢拆解。 所以,雍正帝先封八阿哥胤禩为“廉亲王”,命其总理事务、兼管理藩院与工部。但同时瓦解八阿哥党羽,并罗织罪名。 1726年(雍正四年),皇权稳固的雍正帝发动总攻: 正月革除胤禩宗籍,废黄带子,囚于宗人府。这里居住条件恶劣,饮食粗劣,且无医疗保障;三月逼其改名“阿其那”,这在满语中是“狗”的意思。 同年九月,胤禩在宗人府高墙内因“呕病”暴亡,终年45岁。官方记录讳莫如深,但民间广泛流传雍正“下毒灭口”之说。 清算自然不能只针对胤禩一个人,他的家族也不能放过。 胤禩嫡福晋郭络罗氏被“休弃回娘家”,囚禁于陋室严加看守。这位安亲王外孙女,沦为政治牺牲品。 胤禩独子弘旺被改名为“菩萨保”(满语“贱奴”),发配热河为奴。好在弘旺在父亲旧部保护下仍维持较好生活,甚至在热河期间生育一子。 但在热河的弘旺,因杀害囚犯并殴打雍正帝派去的官员,激怒雍正帝,被以“九条铁链”锁身囚禁。 弘旺也是个人才,被囚期间,他收买看守士兵并结拜,一度脱镣铐自在生活。 但最终被雍正帝发现,押回北京景山囚禁于小房间,封住所有门窗,仅留洞口送饭,暗无天日。这种日子持续了7年,直到雍正帝驾崩。 乾隆帝继位后,平反了八叔胤禩和他的家族,释放弘旺并恢复其本名和宗室身份。 但此时的弘旺穷困潦倒,早不复当年意气风发,仅靠每月三两银子的月钱度日。为生计结交底层民众,遭乾隆帝斥责“不顾颜面”。晚年闭门著书,留下记录清宫斗争的重要史料。 乾隆帝相比于老爹雍正帝要宽容不少,这也让胤禩后代有所发展。 胤禩只有一子弘旺,弘旺先后育有三子: 长子永类(1726年-1728年):嫡母舒穆禄氏所生,年仅三岁便去世,无嗣。 次子肃英额(1726年-1795年):庶母茂怡氏所生,官位不显,这一支在道光二十八年男嗣断绝。 三子永明额(1757年-1841年):三个儿子里面混得最好,算是继承爷爷胤禩的优点,官至领侍卫内大臣,享寿84岁,其家族延续至后续世代。 永明额只有一子绵森,道光年间出仕,历任主事、理事官等职,后任各旗都统、礼部尚书等,赏紫禁城骑马,是当时的名臣。 然而,到光绪年间,永明额的后代中唯一活到成年的孙子去世,胤禩这一支正式绝嗣。 历史之于胤禩,只是一个悲剧的休止符。 在他死后的第52年,当乾隆的诏书洗刷了他“阿其那”的污名时,紫禁城的朱墙早已被风雨蚀出裂痕。 这位曾汇聚人望的皇子,最终成了清代皇权过渡中最惨烈的祭品。 其家族从显赫坠入泥泞,又在半个世纪后以空洞的追谥重归宗谱。 雍正帝以秘密建储制终结了公开夺嫡的惨剧,但权力对人性的碾压从未停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