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清寺(五)| 那泼天的富贵,说没就没了?

 初心部落 2025-06-11 发布于北京

我是如此深切地遥想着那条璀璨千年的河……

师问新到:曾到此间么?
曰:曾到。
师曰:吃茶去。
又问僧,僧曰:不曾到。
师曰:吃茶去。
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
师召院主,主应喏。
师曰:吃茶去。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公案中啥时都叫人吃茶去的师,便是在世上活了120年的赵州从捻禅师,得法于南泉普愿,六祖慧能的四传弟子,被后世誉为赵州古佛。
就是这个比春天的秧苗还要灵动、比秋天的稻穗还要诚实的禅门公案,很少人不知道它,但似乎又很少人在乎它,因为它看上去太平常了。
马祖道一说:平常心是道。
对身处末法时代的普罗众生来说,“平常心是道”这五个字,可能就是六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最好的世俗化诠释。创立丛林制度的马祖道一,也因为这禅门五字偈的提出与践行而在实际上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继六祖以后最伟大的禅师之一,其门下三杰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和百丈怀海也都能慎守师训并站在老师的肩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与智慧把——平常心是道——这一洪州禅的宗旨进行创造性的发挥。
尔后,禅宗五家七宗中,最早成立的沩仰宗、机锋峻切的临济宗以及由其衍生出来的杨岐派、黄龙派,均出自马祖道一法脉,更有甚者,临济法脉还传灯东瀛并一度呈现出群峰竞秀、万壑争流的局面。
那该是一个禅宗何等意气风发、又是何等肆意张扬的时代啊!西堂智藏是马祖道一的袈裟传人,南泉普愿是师门主旨“平常心是道”最富有想象力、也是最成功的传播者,当然,他还是赵州和尚的授业恩师。而我今日想多说两句的百丈怀海,更是天纵英才,他直接改革了禅宗的教规,以一部《百丈清规》奠定了其在中国禅宗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百丈清规》不仅仅是一部历代寺院所同遵守的基本法规,还在更深远的维度上让佛教在中国彻底完成了本土化的转身。后人将他这一伟大成就跟马祖道一创立丛林的功绩等量齐观,亦即所谓的“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
马祖道一门前,何等峥嵘气象!
如果再将目光越过马祖道一的头顶往回看,巍巍然耸立于天地禅门五大宗匠如菏泽神会、永嘉玄觉、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的师父)、南阳惠忠与青原行思,无一不是南禅慧能的法裔。这也给了我一个硬邦邦的、普天之下皆为六祖门徒的感觉,参天大树之下寸草不生的感觉。
这种近乎不祥的感觉,瞬间断灭了我对六祖花团锦簇般的门庭盛景的回望,并顺理成章地想到一个人,一个整整活了100岁的叫神秀的人、也想到一个叫盛极必衰的哀伤的词、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死寂与悲凉,也想到一桩被胡适之大胆假设、却又来不及小心求证的禅门疑案……这不正常!我蓦然大惊。
五祖弘忍门下的首座弟子神秀呢?那位主张“坐禅习定”、以“住心看定”为方便法门的禅门俊杰,当初也是一条扛旗立盟的好汉,慧能在五祖的示意下隐迹南粤的那些年, 普天之下又还有谁能如神秀那般以“两京法主、三帝国师”的身份呼啸禅林?
两京是指唐都长安与洛阳,三帝则分别是武则天、中宗李显与睿宗李旦。由此也不难想象神秀当时际遇,便是传说中泼天的富贵。
怎么说没就没了呢?不合时宜地跳出来孔尚任: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这足可哀怜的桃花扇底春风,真不知吹绿了几茬芳草,吹散了几重炊烟,还有那无喜无悲的似水流年。
吃茶去!且借了这吃茶的功夫看水看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