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4岁的老红军秦忠回忆录里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林松110 2025-06-12 发布于湖北

秦忠,原名秦懋书,1917年11月出生于湖北黄安(现在的红安),革命战争年代历任鄂豫皖苏区独立师通讯员、班长,一二九师政治指导员,鄂南军区教导团政委,一旅五团副政委,军大湖北分校二大队大队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北省沙市制油、纺织公司经理,湖北省商业厅副厅长,湖北省工业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湖北省交通厅副厅长,湖北省交通局副局长、局长、局临时党委副书记、书记,湖北省经委副主任、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秦忠是第四届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革委会委员、第五届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于2021年3月14日在武汉逝世,享年104岁。

104岁的老红军秦忠回忆录里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老红军秦忠(右1)和夫人谢建华(右2)与战友合影,摄于1946年春天。

起初,晚年的秦忠并不打算写什么回忆录,理由很简单。因为在他看来,记载我党我军历史的丛书及回忆录众多,他这个人民军队的普通一兵又算得了什么呢?

但是禁不住孩子们的再三劝说:那些史料大多记载着的是我党我军领袖们的丰功伟绩;那些回忆录传承着我党我军高级将帅们的奋斗精神。因为你是普通一兵,站在你当时的位置,用你自己的眼光,看待和记录当初发生在你身边的人和事,一定会从另一个视角反映出更为真实的历史细节。

秦忠觉得孩子们的说法不无道理,于是就有了这本洋洋四十三万多字的个人回忆录《走出烽火硝烟:秦忠回忆录》(秦忠 口述;秦亚平 执笔),2004年7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104岁的老红军秦忠回忆录里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的确,这本回忆录做到了“从另一个视角反映出更为真实的历史细节”。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书中的第53章《“一视同仁”与“有所不同”》。别看这一章的题目看起来似乎波澜不惊,没想到就在这一章,秦忠爆出了一个惊天猛料,那就是在延安,竟然有人在大会上公开向毛泽东主席发难。

1944年,当时中国抗日战争即将步出相持阶段的困境,转人夺取最后胜利的反攻阶段,此时延安的整风运动也已进人尾声。

秦忠所在的中央党校的学员经常集中学习和讨论,着重研究党的历史路线是非问题,着重批判从六届四中全会到遵义会议前,统治全党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和抗战初期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同时,还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主要是对党和军队的高层领导提意见。经过前段的整风,党内已形成良好的民主风气。学员们畅所欲言,批评对象上从党中央主席下至军分区司令员,从政治、军事到生活、作风,大家有什么就说什么。

这一天(秦忠的回忆录没有说到具体的日期),党中央和军队的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等,还有八路军各师首长都齐聚在中央党校的大礼堂听意见。

104岁的老红军秦忠回忆录里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关于这天的座位,秦忠有非常清楚的回忆,大礼堂的前五排都是党中央及军队领导人坐的位子,他当时坐在第六排,前面是刘伯承师长,而毛泽东主席就坐在刘伯承师长的前面。

讲台旁边设有一个记录台,有一名干部现场作记录。开始有两位同志发言,秦忠忙着同身边的同志“开小会'去了,没有留意。等到轮到一二九师军法处长丁武选上台发言的时候,他才注意认真去听。

丁武选是安徽阜南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红军,1955年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他是1897年生人,在秦忠这些年轻人眼里,他是老资格了。他秉性刚直,敢于仗义执言,大家都十分敬重他。

丁武选发言的主要观点是:中央领导对原红四方面军的态度不公正、不公平。他谈到许多鲜为人知的事,谈的非常具体,越说越激动,批评的对象最后直指毛泽东主席。一些问题甚至追溯到红军时期。

104岁的老红军秦忠回忆录里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开国少将丁武选

丁武选批评中央和毛泽东不信任四方面军,说:“你毛泽东在整风中反对宗派主义、山头主义,可你自己看,在干部任用问题上,你就是偏心。八路军的副总司令彭德怀是一方面军的人,原一方面军的林彪是一一五师的主要领导;原二方面军的贺龙现在是一二〇师的主要领导;可我们一二九师呢?主要领导刘伯承和邓小平都是一方面军的。当然,我们对刘师长、邓政委没有意见,可我们四方面军不是没有人呀!徐向前总指挥才任副师长,这是对我们四方面军不公平、不信任。

丁处长接着又说:“在长征途中,张国焘闹独立,同中央唱对台戏,最后发展到分裂红军、分裂党。他犯了严重的路线错误,我们广大干部战士也是反对的,四方面军后来能够北上回到中央身边,就说明了这一点。张国焘的错误是他本人的问题,中央批判他是对的。但这个账不能算在我们四方面军的干部战士身上。一、四方面军的团结问题,主要责任在张国焘,一方面军也有责任呀!批判张国焘就批判张国焘好了,可四方面军的干部也跟着倒霉。四方面军中一些高级干部因为受不了这个气,才有人准备出走的。”

秦忠回忆,当时会场上鸦雀无声。

丁处长接着还说:出走的事中央虽然解决了,过去了好几年,这事也就算了。可你毛泽东怎么在前年又发出一个电报,说什么对原四方面军干部的任用与工作分配,应当和其他部队的干部“有所不同”。什么“有所不同”?分明是对我们四方面军干部不信任!这么多年了,直到现在,你毛泽东还不相信我们!就因为这份电报,搅得我一二九师军心不稳,这不,又有了“出走”之事。

说到这里,丁处长激动不已,声泪俱下。这一席话,使整个会场深感震惊。党校学员中一二九师的干部都知道这件事。这些原四方面军的老战士们随着丁处长的叙述,唏嘘不已,会场上有人失声痛哭。原一、二方面军的干部因不了解这一情况,也急切地想知道事情真相,会场气氛骤然紧张起来。

104岁的老红军秦忠回忆录里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秦忠注意到会场上的毛主席满脸涨红,不知如何解释。就连平时最不拘小节、随便惯了的陈赓,此时也安分起来。平时开大会,毛主席在台上讲话,陈赓在台下听讲,他口渴时可以毫无顾忌地走上主席台,拿起毛主席的茶缸,咕咚咕咚喝上几口再下台来。可此时,陈赓旅长深深低头,一言不发。会场上除了哭声,出现了一些骚动。

原来,抗战爆发后,红军分别改编为八路军三个师开赴抗日前线,并创建了各自的抗日根据地。由于各根据地的敌情、地域地理条件、人员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各师干部任用和每个人情况也有差异。

这本是很正常的事,但由于几年前“批判张国焘”扩大化,原四方面军的一些干部心中的阴影总也抹不去,尤其是在“抗大”和中央党校中,各师干部都集中在一起,一些人一比较,总觉得“己不如人”,即认为中央还是有偏见,对原四方面军干部仍然不信任。

这些想法和怨言在干部中流传,引起了党中央的注意。党中央从团结大局出发,于1942年7月2日对一二九师发出了电报指示,即《中央关于对待原四方面军干部态度问题的指示》。

然而,一二九师当时收到中央的电文时,该指示中的第三条中有句话为“对原四方面军的干部的信任与工作分配应与其他干部不同,但不应有歧视……”这句话,在当时一二九师的干部中引起轩然大波。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些干部思想偏激,认为党中央至今还不信任我们,在干部的任用和分配问题上与其他部队的干部还要有所区别。

秦忠看见前两排坐着的毛泽东,后脖颈上流汗。他侧身回头压低了声音问刘伯承师长:“伯承呀,部队的情绪这么大,问题严重,你怎么不告诉我呀?”

104岁的老红军秦忠回忆录里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刘伯承心里也窝火,将手中的笔记本丢在旁边:“电报是你拍的,叫我说啥子?”其实,为了维护党中央的威信,以大局为重,他已经在一二九师做了大量解释说服工作。

毛泽东叹息道:“唉,冤枉呀,我电报的原意不是那样的,怎么就搞出这么大的问题!”

毛泽东心情沉重地站了起来,台下几百双眼睛盯着他。会场上一片寂静,空气凝固了。

毛泽东深沉地说:“同志们,这件事是个误会。中央对待原四方面军干部态度问题的指示,这电报是我起草的,可指示中的电文应该是'一视同仁',而不是'有所不同'。”

“可我们传达的指示中的确是'有所不同'呀!”台下有人说道。

“同志们,我现在就是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这个问题。中央发出电报都有存底,请原四方面军的同志派代表去电报局查实。如果我的电稿是'有所不同',我任同志们如何处置都行;如果电稿中是'一视同仁',那就请同志们谅解。”

一二九师原四方面军的干部真的选派了五位代表去电报局查实,这天的大会暂告一段落。

第二天,会议继续进行。一二九师派出的代表将电报原稿带来在大会上宣读,并出示给全体与会人员。电文稿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一视同仁”。原来,中央这一指示因译电收发出了问题,甚至与原意相反,将“一视同仁”错发为“有所不同”。所以,这不是毛主席的错。

会场上又是一片寂静,许多人眼中噙着泪水。台下忽然有人高呼:“毛主席万岁!”会场上像暴风骤雨般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毛泽东激动地站了起来,挥手了好半天,人们才静了下来。

“同志们,由于译电错误造成了误会,我向大家道歉。中央后来也发现了这一错误,在北方局《党的生活》上作了更正。出走的同志已送到延安来学习了,这件事过去了,我们更应团结一致,消除一切因历史关系而发生的任何隔阂……”

104岁的老红军秦忠回忆录里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会场上又是一片欢呼声。

毛泽东继续着他的发言:“……一个政党和人一样,在成长过程中也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只有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才能从幼稚走向成熟。我们党也是如此。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我们的领导人犯过“左”倾或右倾的错误,有些错误甚至将革命引向灾难。

红军时期,我们内部“肃反”扩大化和“左”倾机会主义,造成重大的损失,许多好同志被冤枉,被错杀,许多干部被撤销党籍。我们的许多干部都是工农出身,由下层工作逐渐提升上来的,在国内战争中表示了对革命对党的坚定与忠诚,在民族战争中也表示了他们的英勇与忠诚。

中央也作出决定,红军时期在“肃反”中无确凿证据证明其背叛革命而错杀的干部战士,一律追认为革命烈士;因各种原因撤销党籍的,只要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是反革命或背叛革命的,全部恢复党籍,党籍仍从原来入党日期算起……”

毛泽东的讲话又引起会场上一片呜咽,有人竟嚎啕大哭起来。尤其是原二方面军的同志哭得最厉害。后来才知道,长征时期,党的“左”倾机会主义及肃反运动,在原二方面军中上演甚烈,军中没有了基层党组织,许多干部战士被撤销了党籍。

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央发出的这一指示,彻底纠正了我党在十年内战时期所产生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人们的冤屈伴着泪水宣泄了出来,那是孩子回到了母亲身边,得到了母亲认同和亲抚的感觉。在场的人没有哪个不流泪,那哭声惊天动地,哭声伴着哽咽,人们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秦忠回忆道,由于毛主席的努力,围绕着“有所不同”与“一视同仁”的误会终于彻底解除了,这段我党历史上这段小插曲也许不曾记载于史书,但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在延安所经历的那一刻,却让他一生都难以忘怀。中央党校大礼堂里的哭声和欢呼声,总在他的心中回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