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穴位中的补阳第一名,天气越热越要艾灸,阳气足了,脾胃暖了,气色变好

 冯名雨艾灸 2025-06-12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入夏后总有朋友问:“听说夏天喝姜枣茶补阳好,但我一喝就上火,有没有别的办法?”

其实补阳不止姜枣茶,身体自带三个补阳穴位:大椎、足三里、风池,比姜枣茶更温和,还能避开阴虚火旺的禁忌。

天气越热越要借天时补阳,灸对了阳气足、脾胃暖、气色靓,今天冯名雨就带大家认识这组补阳穴位:

(戳上图,可进店)

温阳补血:姜枣茶


说到补阳,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喝姜枣茶,由生姜与红枣煮制而成,堪称阳虚体寒人群的夏日养生佳品。

生姜性温味辛,能温阳散寒、解表发汗;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二者搭配,可驱散空调房的寒气,温暖脾胃,增强身体抵抗力。

然而,这杯 “养生茶” 并非万能,以下三类人群需谨慎饮用:

阴虚火旺者:这类人常表现为口干舌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饮用姜枣茶犹如 “火上浇油”,极易引发喉咙肿痛、失眠等症状;

湿热体质者:满脸油光、舌苔黄腻、大便黏腻不爽是他们的典型特征,姜枣茶的温热属性会加重体内湿热,导致身体更加不适;

自汗过多者:生姜的发散作用较强,自汗多的人饮用后,会进一步耗气伤津,加重气虚症状。

此时,不妨将目光转向人体自带的穴位,它们就像人体自带的姜枣茶,能更精准、温和地补阳,避免诸多禁忌。

第一步: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 7 颈椎棘突下凹陷处,是督脉与诸阳经的交会点,被称为 “诸阳之会”。

夏日里,人体毛孔张开,寒气极易趁虚而入,此时把单联镂空艾灸罐绑在脖子后方的大椎穴,就如同在身体的制高点燃起烽火。

它能迅速将阳气汇聚于此,向全身传递御敌信号,驱散体表寒邪,起到解表散寒的作用。

《针灸大成》记载其 “主诸虚百损”,刺激大椎穴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振奋阳气。

对于夏天因贪凉吹空调导致的鼻塞头痛、肩颈僵硬、恶寒发热等症状,艾灸大椎穴能快速缓解。

大椎穴2.jpg

第二步:足三里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屈膝90度膝盖骨外侧凹陷下3寸,素有 “长寿穴”“保健穴” 之称。

中医认为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阳气不足的根源往往在于脾胃虚弱,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生成气血。

而足三里就像脾胃的 “动力源泉”,源源不断地为脾胃输送能量,推动脾胃正常运转。

足三里是胃经合穴,五行属土,而脾胃五行也属土,因此,足三里是「土经土穴」,可以大补身体的「土气」。

比如大号滤烟艾灸罐绑在膝盖下方的足三里,可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增强机体免疫力,从根源上解决阳气生成不足的问题。

夏天很多人,能明显食欲不佳、腹胀腹泻等症状,艾灸足三里让人吃饭香、消化好、精神足。

日常艾灸时,每次 20-30 分钟,或用拇指按揉至酸胀感传至小腿,配合饮用温水,可更好地促进脾胃对阳气的吸收,为身体持续注入活力。

足三里穴2.jpg

第三步:风池穴

风池穴脑后,顺着耳垂划一条线,线条和脑后两条大筋的外侧交点就是风池穴,也是足少阳胆经的重要穴位。

补阳不能一味温燥,需兼顾阴阳平衡,风池穴具有疏风解表、清利头目、调和营卫的功效。

它既能将外感风邪疏散出去,又能收敛阳气,防止补阳过度导致阳气外泄,可调节阳气分布,避免出现上热下寒的情况。

夏季常灸风池穴,能有效缓解因吹空调引起的头晕头痛、眼睛干涩、颈部僵硬等不适。

还能让补入的阳气均匀散布全身,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操作时,1.8cm的石磨艾条悬灸 10 - 15 分钟,闭眼感受温热之气渗透后枕部;

没有人帮忙艾灸脑后,也可以眼部艾灸罐反着戴在后脑勺,也能勉强艾灸罐到风池穴。

如果体内热量太多,比如高烧,想要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就不能优先艾灸了,得用纯铜刮痧板在颈椎两侧刮痧,刮痧偏重于泻法,能及时把多余的热量代谢出去。

大椎、足三里、风池这三个穴位,组成了人体的 “补阳铁三角”,从解表散寒到温补脾胃,再到调和营卫,层层递进。与姜枣茶相比,穴位艾灸更具针对性和安全性,适合不同体质的人群。

风池穴2.jpg

好物推荐

①眼的“回春穴“找到了

②用它敷一敷,眼神清澈又明亮,眼睛年轻20岁

③戳👇可直接进店

{戳上图,可进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