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寒凝心脉证胸痹的经典方剂 一、方剂来源与基础组成 方剂来源 枳实薤白桂枝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胸痹痰阻气滞证,症见胸满、胁下逆抢心。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主治血虚寒凝证,如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合方应用:两方合用可协同治疗寒凝心脉型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等),兼具通阳散结与温经养血之效。 基础组成与剂量 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12g、厚朴12g、薤白9g、桂枝6-9g、瓜蒌12g。 当归四逆汤:当归12g、桂枝9g、芍药9g、细辛3g、通草6g、大枣8枚、甘草6g。 合方加减:临床常根据症状调整剂量,如寒重加附子6g,痛甚加延胡索10g、川芎15g。 二、功效与主治 核心功效 辛温散寒:桂枝、细辛温通心阳,散寒止痛。 宣痹通络:薤白、瓜蒌通阳化痰,枳实、厚朴行气除满。 养血活血:当归、芍药调和营血,改善血瘀。 主治证型 寒凝心脉证:表现为猝然胸痛彻背、喘不得卧、手足不温、冷汗出,舌苔白,脉沉紧或沉细。 现代疾病: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缺血、雷诺氏病等属寒凝血瘀者。 三、方解与配伍特点 君臣佐使解析 君药:桂枝(温通心阳)、薤白(通阳散结),共解寒凝。 臣药: 瓜蒌化痰宽胸,当归、芍药养血和营。 枳实、厚朴行气消痞,助君药宣通胸阳。 佐药:细辛散寒止痛,通草利血脉;大枣、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标本兼顾:温阳散寒(治标)与养血通脉(治本)结合。 协同增效:瓜蒌与薤白扩张冠脉,当归与芍药改善微循环。 四、临床应用与加减 辨证加减 寒邪重:加附子6g、肉桂6g增强温阳。 血瘀明显:加丹参15g、桃仁12g活血化瘀。 气虚:加黄芪20g、党参15g补气扶正。 验案举例 案例1(黄斌教授):74岁冠心病患者,遇冷后胸痛,下肢水肿,用合方加茯苓、玉米须利水,10剂后症状缓解。 五、用法与注意事项 煎服法 水煎30分钟,每日1剂,分2次温服;药渣可复煎泡脚。 禁忌与调护 禁忌:阴虚火旺(舌红少津)、实热证禁用;孕妇慎用细辛。 调护:避风寒,忌生冷,配合艾灸内关、膻中穴增强疗效。 六、总结 该合方是治疗寒凝心脉证胸痹的代表方,通过温阳散寒、化痰通络、养血活血多途径起效。临床需根据个体差异加减,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