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府逐瘀汤加减方解析

 文炳春秋 2025-06-12 发布于浙江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是治疗胸中血瘀证的核心方剂,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以下从组成、功效、临床应用及加减法等方面综合整理,结合现代医家经验及研究进展:

一、基础方剂与核心功效

组成与方义

原方组成: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川芎4.5g、赤芍6g、牛膝9g、桔梗4.5g、柴胡3g、枳壳6g、甘草6g。

配伍特点:

活血化瘀: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破血逐瘀;

气血同调:柴胡、枳壳疏肝理气,桔梗载药上行,牛膝引血下行,形成“升降相因”的调气机制;

养血防伤正:当归、生地滋阴养血,使祛瘀不伤阴血。

主治证型

胸中血瘀证:胸痛如针刺、头痛日久、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现代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震荡后遗症、黄褐斑、失眠、抑郁症、闭经等属气滞血瘀者。

二、临床应用与加减化裁

1. 根据病位加减

瘀痛入络(如顽固性头痛、神经痛):加全蝎、穿山甲、地龙通络止痛。

气滞加重(如胁胀、胸闷):加香附、川楝子、青皮疏肝理气。

血瘀经闭:去桔梗,加益母草、泽兰、莪术活血调经。

2. 结合兼症加减

痰瘀互结(如冠心病、肋软骨炎):合涤痰汤或加半夏、瓜蒌化痰散结。

气虚血瘀(如心绞痛伴乏力):加黄芪、党参补气扶正。

热瘀交织(如痤疮、皮炎):加丹皮、桑白皮、黄连清热凉血。

3. 现代医家经验

高思华:用于黄褐斑(加桑叶、郁金)、失眠(合桂枝茯苓丸)、抑郁症(合六君子汤)。

张镜人:治疗神经性头痛(加葛根、白芷)、低热(瘀热内灼)、精神分裂症(加菖蒲、磁朱丸)。

基层应用:高血压头痛(加天麻、钩藤)、功能性子宫出血(倍用生地)。

三、注意事项与禁忌

禁忌人群

孕妇禁用(方中桃仁、红花等活血药可能引起流产)。

阴虚火旺(口干舌红、盗汗)或出血倾向者慎用。

疗程与调护

一般需连续服用1个月,慢性病可延长疗程。

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避免情绪波动。

四、总结

血府逐瘀汤通过“气血同治、升降结合”的配伍,成为治疗全身气滞血瘀证的广效方。临床需根据病位(胸胁、头面、少腹)、兼症(痰、热、虚)灵活加减,尤其注重舌脉辨证(舌暗、脉涩)。现代研究证实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及妇科病均有显著疗效。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个体化应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