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方解析

 文炳春秋 2025-06-12 发布于浙江

——中医治疗心肾阳虚证的核心方剂

一、方剂来源与基础组成

方剂来源

参附汤:出自《圣济总录》,由人参、附子组成,主攻回阳救逆、补气固脱,适用于心阳暴脱、冷汗肢冷等急症。

右归饮:出自《景岳全书》,以熟地、山茱萸、肉桂等温补肾阳,主治肾阳不足、腰膝冷痛等慢性虚寒证。

合方意义:两方合用,既能急救心阳(参附汤),又能温补肾阳(右归饮),形成“标本兼治”的格局,尤其适用于心肾阳虚型胸痹、慢性心衰等疾病。

基础组成与剂量

核心药物:

参附汤:人参9-12g、附子(炮制)6-9g(需先煎减毒)。

右归饮:熟地12-30g、山茱萸6-15g、肉桂3-6g、山药9-12g、杜仲9-12g、炙甘草3-6g。

常用加减:

水肿明显:加茯苓15g、泽泻12g以利水渗湿。

心悸甚:加龙骨、牡蛎各15g镇心安神。

血瘀胸痛:加丹参15g、川芎9g活血通络。

二、功效与主治

核心功效

温补心肾阳气:人参、附子振奋心阳;肉桂、杜仲温补肾阳,改善畏寒肢冷。

益精养血:熟地、山茱萸滋肾填精,防温燥伤阴。

利水消肿:通过温阳化气,缓解四肢肿胀、小便不利。

主治证型

心肾阳虚证:

主症:心悸胸痛、胸闷气短、自汗、神疲畏寒、四肢不温或水肿,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迟。

现代疾病:

冠心病心绞痛(阳气虚衰型)、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临床研究显示,该方可提升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

三、方解与配伍特点

君臣佐使解析

君药:

人参:大补元气,助心阳运行。

附子:温补心肾阳气,散寒通脉(需炮制减毒)。

臣药:

肉桂:温肾助阳,与附子协同增强温通之力。

熟地、山茱萸:滋阴补肾,防阳药燥烈伤阴。

佐使药:

茯苓、泽泻:利水渗湿,针对阳虚水肿。

炙甘草:调和诸药,缓附子毒性。

配伍特点

阴阳并调:温阳药(附子、肉桂)与滋阴药(熟地、山茱萸)结合,避免燥热伤阴。

心肾同补:既急救心阳(治标),又温补肾阳(固本)。

现代药理:人参强心、附子扩张血管,熟地降血压,全方改善微循环。

四、临床应用与加减

辨证加减示例

心衰水肿:合五苓散,加猪苓、白术。

胸痛剧烈:加檀香、砂仁行气止痛。

食欲不振:加陈皮、砂仁健脾和胃。

疗效数据

临床观察显示,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衰,总有效率89.47%(对照组65.79%),显著改善LVDEd、LVESd等指标。

五、注意事项与禁忌

禁忌人群

阴虚火旺(舌红少苔、盗汗)者禁用。

孕妇慎用附子、肉桂等温燥药。

煎服法

附子需先煎30-60分钟减毒,再入他药同煎;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疗程:一般需连续服用1-3个月,慢性病可长期调理。

六、总结

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是治疗心肾阳虚证的经典方剂,通过温阳散寒、补气活血多途径起效,尤其适合冠心病、慢性心衰属阳虚者。临床需严格辨证,灵活加减,确保安全有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