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内功真实存在吗?我作为一名修行者,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肯定,内功是必须存在的,否则哪来的武林高手。 没有武林高手,几千年的冷兵器时代拿什么克敌制胜,历史名将、英雄人物如何产生,难道靠嘴? 不过,高深的武学及内功大众是极难接触到的。 一者,在冷兵器时代,武功高就可以功成名就或独霸一方,利益太大。 二者,各门派都有严格的规矩以及对传承的要求,比如武德、品行等,因为有些功夫实在太厉害,可以说在冷兵器时代所向无敌一点都不为过,这类高手也是层出不穷的。 三者,既然是这么厉害的功夫,官方和江湖都会严格管控,直到现在真武依然被禁! 修行者最忌光说不练,最需要的是亲身体证,靠嘴说也出不练内功。 下面我分享一套威力极大,而且非常独特的武学内功给有缘的修行者:古天山派神鹰锻体术。 古天山秘宗雁南派(非外面的天山派)属于西域门派,公元960年创派,距今约1060年,传承至今已十八代(以有记录的传承谱系为准)。 其功法主要吸收中原门派武学的基础上得来,中原武学以道家、佛家为代表,所以天山派武学的特点是佛道双修,以武为主,武功霸气、威力极大! 神鹰锻体术就是其核心内功,气力双修,佛道融合,分上下两部,上部共十八式,先发表1~5式,学会练熟后再继续。 第一式:神鹰修生(温养丹炁) 面南而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五趾抓地(尤是大趾和二趾),脚心微含空,双膝微曲,胯收敛,整个程序是:“头上顶,鼻对脐,肛门对地皮”的最佳状态; 舌抵上腭,口齿轻闭,双手自然搭在下丹田上,劳宫相叠(男左内右外,女刚相反),成定式。 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双眼轻轻垂帘含光内视。先想象已身与宇宙浑然一体、似有非有,飘飘渺渺,约3~5分钟;而后轻轻把意念收在下丹田上,想象丹田内犹如一坛清澈洞明之泉水,水中盛开着一朵洁白如玉的雪莲花。 如此静守,要似有非有、不即不离,方不可执着死守,这样静守10~20分钟。 第二式:苍鹰展翅 接上式,两手自然下垂。吸气,五指张成虎掌、双掌从体两侧缓缓托起,掌心向上,两掌如拢抱天上一大气团过头顶上方合拢后慢慢下压(下压时呼气,掌心向下)成原式。 要领:两手缓缓上托之时,十指要微微用暗力,似把两座大山缓缓上托起过百会,变双手抱山,然后两掌翻下压时,似把整个大山按入地下。即托山→抱山(过渡)→压山。 整个过程所用之劲乃微紧。如此起落为一次,最少连续练习十二次。 第三式:苍鹰飞翔 接上式(双手自然下垂),两虎掌自然翻转上提至胸部、堂心朝胸成定式。然后呼气翻转双掌(两掌向左右两边成立掌)、两掌缓缓向身体两侧推至伸直;然后两掌随吸气自然收回胸部。如此反复推拉至少练习十二次。 要领:双掌外推时似把大山推倒;收回时似把大山抓拉回来。每次练习时呼为外推,吸为收拉。 第四式:雄鹰扑食 接上式(双手自然下垂),双掌上抬合(掌心相对)于胸前两侧成定式。呼气,双掌翻转掌心向外并徐徐向前方推出,同时意想两掌把大山推倒;吸气收回拉山成原式;连续反复至少练习十二次。 要领:两掌推大山时要用暗力;拉山时也要用暗力,拉到胸前则放松。 第五式:鹰傲天地 接上式(双手自然下垂),两掌翻转上抬至胸前,掌心向内成定式。然后呼气,同时右手徐徐翻转向上方撑起(手心向上,手指朝后),左手徐徐翻转向下按(掌心向下,掌指朝前);吸气,双掌收回胸前复原。 然后呼气,双掌又同时上撑(左手在上)下按(右手在下)。如此两掌反复交替练习至少十二次(左右交替为1次)。 要领:在双手上撑下按的同时,身腰要向下按的方向转身转颈向后看(脚不动)。 此内功气力双修,佛道融合,易懂易学,可练成真正的铁布衫,为本门历代秘传,自行领悟,切勿抄袭篡改。 前面五式比较柔和,练气为主,有了气作为基础后,再往下练,才能达到气力相生,所以第六到第十三式开始练气化力,可见本门功法的严谨性、科学性。 第六式:苍鹰振翅 接上式(双手抱拳于腰际),吸气,同时双手(拳心向上)徐徐向前稍伸;闭气双拳向前上方弹抖发力(要向前送胯),同时咬牙、暗发声(由下丹田发“嗯”声)然后呼气,同时双拳放松收回腰际,气沉下丹田。 模式是:吸气(向前伸手)→稍闭气(向前上方暗发声整体发力)→呼气(双手放松回收腰际)。如此反复至少练习12次。 练功要领:双手向前上方(弧形)发力时,一定要同时脚趾抓地、腹胯前送、咬牙发声,才能完成整体弹抖发力,过程就像端盆水向前猛泼出。 注意:待形熟练后,就配合意,即:吸气→意气从鼻吸入下丹;稍闭气暗发声弹抖发劲→意气快速从下丹田走向双手,呼气→意气从双手收回下丹田。 第七式:雄鹰摆翅 接上式(双手抱拳于腰际),吸气,同时双拳上抬内旋至膻中穴处,拳面相对,分开约20公分(双小臂互相平衡,两肘尖不要上翘);稍闭气丹田叫声“嗯”发力,同时脚趾抓地、双脚用力下踩,双肘尖向左右弹抖发力;呼气双拳放松收回腰际,气归丹田。如此反复练习12次。 注意:①发力要用整体弹发,好像把弓拉开。②待体形熟练后,就配合意,即:吸气→意气从鼻吸入下丹田;稍闭气暗发声发力——意气快速从下丹田走向双手;呼气——意气从双手收回下丹田。 第八式:神鹰攀星 接上式(双手抱拳于腰际),吸气,双手自然上抬,经胸抬至过头顶上方抓握(似抓单杆一样,拳眼相时),同时缓缓吸气入丹田,然后稍闭气丹田叫声发劲,双手发力向下猛拉(似把拉闸门给拉下来),同时意气快速从下丹田冲向双手; 然后呼气,双手放松抱拳收回腰际,同时意气从双手收回下丹田,如此反复至少练习12次。 注意:①双手上抬时,身体也跟着上升;发力下拉时,身体同步下沉脚下踩。②双手暗力向下拉至大臂与肩平就行。 第九式:雄鹰擒物 接上式(双手抱拳于腰际),用鼻缓缓吸气至丹田,同时双手外旋(手在大腿两旁,拳眼离腿侧约15公分)向下抓握,两臂微屈成定式。 稍闭气丹田叫声发力,意气快速从下丹田冲向双手,同时双脚下踩,趾抓地,身体随手向上冲顶(头上顶),双拳上提至腰胯处;呼气放松抱拳收回腰际,同时意气从双手回归下丹田,最少反复做12次。 注意:双手向下抓握过程,身体要随之下蹲,过程就像提水。 第十式:神鹰载月 接上(双手抱拳于腰际),用鼻缓缓吸气入下丹田,同时双手外旋上举至头顶上方(身体随之向下蹲),掌心向上,掌指朝后; 稍闭气丹田发声发力,意气快速从下丹田冲向双手,同时双脚下踩,身体和双手向上冲顶,双掌上托如同向上扔东西; 呼气放松抱拳回腰际,同时意气从双手回归下丹田。如此反复最少练习12次。 注意:闭气叫声发力时,整体要配合好,才能完成一次整体发力。 第十一式:神鹰探爪 接上式(双手抱拳于腰际),用鼻缓缓吸气入下丹田,同时双手向前划弧变成虎爪状,爪心相对,相距约20公分;稍闭气丹田叫声双虎爪发力,同时脚踩趾抓,全身一振,双虎爪如抓一圆石将之捏碎,同时意气从下丹田快速冲向双手十指尖; 呼气放松转腕划弧抱拳回收腰际,同时意气从双手虎爪回归下丹田。如此反复最少练习12次。 注意:发力时十指要猛然用力抓扣,全身各部要同时配合好。 第十二式:鹰击长空 接上式(双手抱拳于腰际),右拳稍上抬至胸腋侧(似咏春拳式),同时缓缓吸气至下丹田;稍闭气丹田叫声“嗯”“嗯”发力,右拳随丹田之意气向前冲拳(拳心朝下,冲拳发力是用整体螺旋弹抖劲),随后把弹收回来的右拳变掌,再发力向前(掌心向下)弹插; 然后呼气放松抱拳回收腰际,同时意气从右手回归下丹田。然后换左手习之。如此一左一右交替练习为1次,至少练习12次。 注意:①冲拳插掌发力,一定要脚踩腰拧发力,才能形成整劲。②冲拳时意想把大山打飞,在大山飞出之际再复插一掌,把大山插穿。 第十三式:鹰搏苍穹 接上式(双手抱拳于腰际),双拳变掌从体两侧划圈上举至头顶上方后合掌下落于胸前(身体随之下蹲),合什,同时用鼻缓缓吸气至下丹由;闭气丹田发声“嗯”,意念下丹田之气上顶头部百会穴,全身用暗力上顶,脚用力踩地,双掌合什由原来空合变成用力内按; 呼气放松转腕划弧抱拳回收腰际,同时意气从头顶百会穴回归下丹田。如此反复至少练习12次。 注意:这是头部向上发力,但双手一定要配合好。 正宗武学与伪造武术的区别 正宗武学 1.正宗武学入手不站桩,站桩是在筋骨舒松后再站。 2.正宗武学的徒手拳法属于入门阶段。 3.正宗武学重视器械,尤其是重兵器,更是正宗武学的核心. 4.正宗武学拳械拙朴实用,且其理平易近人。 5.正宗武学都是围绕健身、益智、技击这三个基本功能而修炼。 6.正宗武学的技击防守就是以“躲闪”为主。 7.正宗武学正常教学,是先练徒手拳技,可以舒筋活络;然后就修炼轻、重兵器,可以强筋壮骨。最后修炼暗器,可以使人神清志定、身体敏捷。 8.正宗武学提速教学,是徒手拳技和轻重兵器互相渗透练,但要先拳后兵。 伪造武术 1.入门先站三年桩。 2.徒手拳法属于核心内容 3.不重视兵器修炼,且没有重兵器。 4.拳法繁花似锦,动作优美胜似舞蹈,体术的翻腾纵跃堪比杂技。 5.以表演(取悦他人的“舞术”)、竞技(比难度、比优美)为赚钱,。 6.其理深奥难测,神乎其神。 7.技击以想象的,讲手为主,例如“压一手、压二手、压三手”、“手抓半边棍”等等。 一般的武术光传招式套路,是不传内功的,而内功才是核心。所以,我就从核心内功开始发布,以上就是历代传承的古传武学核心内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