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打卡跑步,怎么知道是“真锻炼”还是“白流汗”?90%跑者总盯着配速和跑量,其实这是片面的。本人长跑10多年,结合自己的体会和学习理解,应从五个维度综合衡量。 一、从生理维度看,身体要变强![]() 一是心率控得好。跑步把心率控制在有氧区间。静息心率下降,长期规律跑步,心脏泵血效率提高,静息心率会逐渐降低。 运动心率反应改善,在相同配速下,心率比之前低;或者在相同心率下,跑得更快。 二是有氧能力提升。最大摄氧量提高,这是衡量心肺耐力的黄金标准。乳酸阈值提高,在更快配速下才感到肌肉明显酸痛、呼吸急促,说明身体清除乳酸的能力增强。 三是血压血糖改善。高血压前期或轻度高血压人群,规律跑步有助于降低血压。对于血糖异常或糖尿病患者,跑步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水平。 四是肌肉骨骼系统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增强,核心肌群更结实有力,跑更远距离不易疲劳。骨密度提升,关节没有持续的疼痛或损伤,关节活动度良好。 二、从心理维度看,心情要变好![]() 一是压力得到缓解。 跑步后精神放松,压力得到释放,这是跑步重要的心理效益。 二是情绪有效提升。跑步后心情愉悦、神清气爽,有效改善抑郁、焦虑症状。 三是自信心增强。坚定自信,处事果断。 四是认知功能改善。专注力、记忆力有所提升。睡眠质量改善,规律运动通常能。 ![]() 三、从运动表现维度看,跑得要长久配速提升,在同等主观努力程度下,完成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缩短。 耐力增强。能够轻松跑完更长的距离,或者在长距离跑中维持配速的能力更强(不掉速)。 跑步经济性提高,以相同速度跑步时,消耗的能量更少,动作更流畅、更有效率。 跑步技术改进,跑姿更合理、更省力,步频、步幅更优化。 ![]() 恢复能力强,疲劳恢复速度加快,一次中等强度跑步后,能在较短时间内(如24小时左右)完全恢复。 无伤痛困扰。长期、规律跑步而不受运动损伤困扰,这是衡量跑步效益和计划合理性的核心标准。 享受过程,跑步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苦差事,享受度是长期坚持的关键。 融入生活,跑步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能够平衡好工作、家庭和休息。 ![]() 五、从结果维度看,目标要达成跑步效益最终要看个人目标是否达成,这是衡量的重点。 一是看减脂塑形,看体重、体脂、腰围的变化。 二是看心肺健康,看静息心率、运动心率、血压、最大摄氧量的变化。 三是看压力缓解,关注主观情绪感受。 四是看完成特定比赛,能否完成训练计划,最终完赛成绩。 五是看保持活力,是否不断突破舒适区,整体精力状态。 ![]() 写在最后: 衡量跑步效益不能只看几个具体指标,也不能只看单次的跑步数据,而要看长期趋势。 衡量效益要因人而异,衡量标准因跑者的起点、年龄、健康状况和个人目标而有所不同。 无伤是底线,任何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换取的短期“效益”,都不是真正的好效益。 谨记:配速再快,伤痛缠身也是输;跑得舒服长久,才是严肃跑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