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在2025年佛山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的讲台上,南海区九江镇璜矶社区党委书记潘锦辉的声音铿锵有力。他代表璜矶社区分享的探索与实践,为这场围绕“百千万工程”的推进会注入了一股来自田野的清新力量。在璜矶社区这个“鹭鸟天堂”里的家园,潘锦辉正以其清晰的思路与坚定的实践,诠释着一位基层党委带头人如何引领社区在高质量发展路上行稳致远。 生态铺底,点染“龙腾鹭影”新画卷。潘锦辉深谙璜矶“鹭鸟天堂”这一生态瑰宝的价值。他带领社区敏锐把握“环两江先行区”建设机遇,将万鹭翔集的生态奇观与深厚的龙舟文化熔铸为独具魅力的“龙腾鹭影”文旅IP。这绝非止于纸面规划,而是链接建筑业协会资源攻坚22间农房外立面微改造,精心美化庭院村巷;拓展簕竹种植,亮化鹭鸟观光线路,打造“移步换景、一房一韵”的乡村美学空间。生态资源在潘锦辉的擘画下,真正成为璜矶发展的坚实底色与闪亮名片。 资源活化,贯通“绿水青山”致富路。在提升颜值的同时,潘锦辉更专注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第三届南海大地艺术节的提前谋划,释放出强大的节庆引流信号;老旧房屋与闲置土地被加速盘活,澳门青年返乡创办的“鹭舍小院”私房菜已成新宠,投资600万元的园林粤菜馆也即将开门纳客。长约1.1公里的“鹭鸟天堂探秘”水道游线即将推出,市场化运营的思维让居民共享生态红利的愿景照进现实。好风景终于开始铺就璜矶的好“钱景”。 治理聚能,激活“党群同心”源动力。璜矶社区的蝶变,深层密码在于潘锦辉深耕的“聚”字治理诀。他推动实施“123+n”多元共治机制,核心正是搭建“党建星期二”直联扩大会议等制度化议事平台,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同声同气,佮手佮脚”。这些平台促使各经济社信息互通、合作深化,广泛发动企业、社会贤士力量参与,显著提升了居民的互信度、归属感与社区凝聚力。九江党建办负责人对此高度评价:该机制“激发社区内生动力发挥在地资源优势,从村民到干部一条心”。正是这种“党群同心”的治理格局,为璜矶的产业发展与社会和谐奠定了最深厚的根基。 潘锦辉书记的实践如一面明镜,清晰映照出“头雁”振翅对于乡村振兴的决定性意义。璜矶的“龙腾鹭影”新曲,正是他以“聚”字破局,在生态保护、资源盘活与治理创新三重奏中谱写的华章。当无数农村社区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寻找航标,潘锦辉与璜矶社区无疑树起了一座值得深研细学的标杆。其经验昭示:唯有坚定依靠党建引领,凝聚万众之心,方能在绿水青山间绘就共富共享的锦绣宏图。 璜矶的启示:学头雁振翅,聚振兴伟力 在“百千万工程”的壮阔征程中,璜矶社区的蝶变与潘锦辉书记的领航实践,为众多典型村、培育村点亮了前行的灯塔。其核心经验,正在于以“头雁”之姿,深谙“聚”字真谛,将生态禀赋、治理智慧与群众力量拧成一股强劲的发展动能。 可学之道,首在善“聚”。 潘锦辉书记深悟“党群同心”是根基,其推动的“123+n”多元共治机制,构建了制度化议事平台(如“党建星期二”),让经济社互通有无,社会贤士、市场主体、普通村民得以共谋发展。这启示各村:必须打破治理“独角戏”,搭建聚合众智众力的制度桥梁,将分散的“社区资本”转化为强大的内生动力,为产业筑基、为治理赋能。 可鉴之策,重在转化。璜矶并非坐拥金山,而是敏锐抓住“环两江”机遇,将“鹭鸟天堂”的生态颜值与龙舟文化底蕴,匠心熔铸为“龙腾鹭影”特色IP。其路径清晰——环境筑基(农房微改造、簕竹种植)、产业活化(引入私房菜、粤菜馆、水道游线)、节庆引流(大地艺术节)、体验增值(龙舟研学、水道探秘)。各村当以此为镜,深度梳理自身“沉睡资源”,不求大而全,但求找准独特生态文化切入点,以市场化思维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可持续转化。 前行之力,贵在对标力行。榜样的力量不在仰望,而在力行。学习璜矶与潘书记,就是要学习其“聚民心、活资源、塑品牌”的系统思维与实干担当。培育村需主动对标,我们不妨思考一下,我们的治理平台如何更有效地“聚”人?我们的独特优势是什么?如何将其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产业项目?唯有将“璜矶经验”内化为符合本村实际的具体行动,以“头雁”的视野谋划,以“群雁”的合力推进,方能在“百千万工程”的赛道上,跑出属于自己的加速度,绘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新画卷。 文/陈荣彪 1282
人看过
编辑:欧肖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