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期末复习备考策略

 风动流年暖心情 2025-06-13 发布于河南

(3060)

闲话期末复习备考策略

期末考试临近,面对教材知识点繁杂、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老师们常常陷入满堂灌的疲惫循环。如何破解复习困境?个人认为,我们可以用减法思维重构备考策略,通过精准抓取关键点、构建动态落实机制、搭建分层训练体系以及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等从而让复习课堂从低效消耗走向精准突破。

一、抓重点。也就是说,要绘制好学科知识地图用减法思维筛选核心战场

每到期末复习季,我们相当一部分老师都会有一种不放心的思维。也就是什么都想讲,什么都想强调总担心哪一个知识点给复习漏了。虽然这种想法也没有错,但是一来时间不允许,二来也会使一部分基础本来就不扎实的同学更到更加迷茫:这也该复习,那也该复习,到底该如何复习?于是有的就走带哪算哪,顺其自然,还有的干脆就放弃了。

那么重点是什么?复习的核心战场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呢?我想,第一就是要看课标,因为课标是教、学、评共同的方向。当然,这一点看似有点虚。而第二点就是一个非常实在的技巧,那就是去翻翻近三至五年当地的期末考试题。学生做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老师要像考古学家一样善于从这些平凡的题中找到规律,提取出重要的知识点。比如:我们可以纵向对比近三年期末试卷绘制高频考点分布,横向分析班级学情建立错题档案库然后再运用双维坐标定位出影响80%分数的20%核心知识点。例如数学学科可将二次函数图像性质”“全等三角形证明等高频易错点设为靶心,语文学科可聚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议论文论证方法等能力短板。最后再为每个重点模块设计知识树状图,用颜色标注掌握程度,使复习路径可视化。

当然可能有些老师会说,那之前考过的现在还会再考吗?我想,大家一定记住,考过的一定会再考。因为对于每一届的学生,重点永远是重点。只不过每次考试的时候变换一下方式而已但重要的知识点它是不会改变的。

总之,期末最后冲刺阶段,我们一定要学会去利用时间一定要去算一下投产比要把时间放在那些考察频率高分值大的知识点和题上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复习效率。

二、抓落实。也就是说,要让我们的复习形成闭环让知识真正落地生根

复习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清楚,不管你讲的再多那都是你的东西我们的目的是让它成为学生的,要让学生内化于心也就是要抓好落实。但是,落实不是简单的重复听写,它也是有策略的。而我始终认为,落实效果最好的复习,就是把学生大部分的复习时间放到课堂上,而不是课堂外。一些老师喜欢把学生做题训练的时间放在课外,也就是课外喜欢布置大量的作业。我不赞成这种方法的原因是:一来他有没有时间去做;二来他会不会自觉去做;三来他会不会独立去做;四来还有做了后的反馈问题。平时每次考试后,一些老师总爱说,这些题我都说到了,怎么学生还不会做呢?我想,这可能就是因为你说了他却没做,或者他没有在课堂上我们的眼皮子底下做。所以我们应该把80%的复习时间放在我们的课堂当中。

比如说,我们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学生2030分钟,老师1020分钟。这样,学生马上就可以得到一个反馈,他到底是做错了还是做正确了。而且,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做题的话,他会更加的认真。再比如说,做大题的话,我们可以做一到两个题,然后马上收上来,就在教室里边来改。那么对于那些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你就可以跟他面对面的进行交流,马上指出他的错误让他马上纠正过来。对于文科,我们也可以采用让学生背二十到三十分钟然后剩下的十到二十分钟进行默写或者进行抽查

当然,我们还可以借用一些别人现成的复习方法来抓落实。比如三次过关法:首次随堂检测暴露问题,二次个性化辅导突破障碍,三次变式训练巩固提升。再比如建立学习责任承包制,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互助小组,设置错题讲解员”“进度监督员等角色。推行分层任务卡,对基础薄弱学生发放必会题通关卡,对学有余力者提供挑战题升级包,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跳一跳够得着的成长体验。

总之,落实不是简单的布置做题让知识真正落地生根就必须构建诊断-干预-反馈-强化的螺旋上升闭环。特别强调的是,我们老师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已经把任务布置下去了学生下来就应该去完成说实话,现在的学生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自觉甚至于敷衍了事的学生还可能会占多数。

三、少讲多练多背也就是说,要革命我们的训练方式,要努力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升级为主动建构

少讲的意思并不是说不讲而是要讲那些特别重要的东西讲我们前面说的那些重知识以及讲思维讲方法讲思路讲逻辑等等。

虽然我倡导要复习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搭建科学的训练脚手架让我们的讲或学生的背,对以后做具体的题有利有用比如我看到网上的一种15分钟微型课+20分钟靶向练+10分钟互动评"的课堂模式,教师精讲重在点拨思路方法。再比如,有一位老师设计的解题策略工作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梳理典型题型的思维导图。开展命题人体验日,引导学生改编试题并说明考查意图,在角色转换中深化认知。建立错题变形题库,通过改变题干条件、转换问题角度等方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等等

其实,我们老师都有一个不放心的感觉,生怕哪一点没讲到,生怕学生不理解。但是,我们也会发现,我们讲的再多,不如学生去背一下,做一下。因为学生听懂了,和学生学会做是两码事。

四、抓状态。也就是说,要善于对学生多维赋能努力构建复习备考的生态系统

复习备考阶段,我们关注知识的复习训练,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情绪及状态的管理。比如,可以设置情绪晴雨表,用不同颜色贴纸实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开展课前一支歌活动,帮助学生在课恢复专注力;设计闯关晋级榜,用游戏化机制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同时建立家校协同机制,通过复习周计划表”“错题分析单等载体,指导家长成为智慧陪伴者而非焦虑监督者。 

总之,期末考试不是终点,而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掌握学习方法的新起点。当复习备考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教师就能摆脱讲不完的焦虑,学生也能跳出练不透的困境。这种以学生认知规律为本位的复习策略,不仅能够提升当下的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元认知能力也许,是教育的终极价值所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