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季③|本科阶段,文史哲真的没有专业壁垒吗?

 夏欲诗文字坊 2025-06-14 发布于四川

比起被夸赞为有专业壁垒的法律、医学等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似乎和壁垒无关。事实却是,那些取笑汉语言文学专业没有壁垒的人,也许也没弄明白过什么是壁垒。那么,本科阶段,文史哲的专业壁垒具体指什么?

1、积累是最大的壁垒

我个人的浅薄理解,积累就是文科最大的壁垒。

我刚进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时,各位优秀老师用实力展示了积累的重要性。

假如遇到一节文学课我完全听不懂,原因很简单,全部都是新知识,老师提到的作家、作品或者文学理论,是我完全陌生的。而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侃侃而谈,背后则影射着老师基于丰厚阅读积累所构建的文学史观。


每到毕业季,资深老教授总会亲自现身大学毕业典礼,为毕业生拔穗,是毕业季仪式感的重要一环节。而这些资深老教授则被尊称为行走的参考文献,带来真实而有份量的压迫感。

最开始我看到老师走进教室来为我们上课时,也会瑟瑟发抖。那种因为深厚文学积累形成的气质和风度,带给我强烈的压迫感,至今仍记忆犹新。因为害怕自己的一无所知愈发显出幼稚,与老师的口若悬河形成鲜明对比,让自己不得不反思知识的匮乏与稀薄。

记得当时教授外国文学的老师,在讲解外国名著时,他做的课件PPT总让人眼前一亮,因为配图全部是用他自己拍摄的照片。

当然不是自拍照,而是参观某某名人故居的标准旅游照片,羡慕之余,我们也跟着老师一同回顾他年轻时的意气风发。

我开始只以为老师书读得比较多,没想到他还实地探访过很多外国作家的生活工作之地、以及众多以某作家为主题的纪念馆、博物馆等。所以在上课时,他常常自然而然地分享自己的阅读思考以及探访名人遗迹的经历,令我们羡慕不已,才会心甘情愿被他引导着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初入汉语言文学专业时,还有一些来自城市的同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城市家庭出身的孩子闪闪发光,一般有着家学渊源,受到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一辈的刻意培养训练或潜移默化影响。他们在高考之前,早已经读了非常多的课外书,比如,在很小时就已经读过四大名著这种大部头。而相比之下,我在高考之前阅读过的文学类课外书,则少得可怜。

所以大家虽然到了同一个专业,阅读起点其实大不相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多读书,尽最大努力缩短和老师、同学的差距。

2、但兴趣也很重要

其次,兴趣也关系着文史哲专业的壁垒问题。

静下心来读书的前提是对阅读有兴趣。能够在广泛阅读文史哲书籍中获得乐趣,跟阅读者本人是否对学科有兴趣密不可分。

如果在老师的引领下,你能够对文史哲的一些话题感到纯粹的兴趣,并试图通过自己努力去寻求答案。那么这种自驱力会促使你在遨游书海时,收获一连串惊喜,而不至于茫然失措。

不管老师强调某一本书多么厉害,如果你在阅读过程中没有产生共鸣,常常感觉读不进去、读不下去。为了应付考试而流于表面的死记硬背,更容易对文史哲学科产生排斥感。

本科阶段,文史哲的学科课程安排相对比较宽泛和基础,正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和学科兴趣的最佳阶段。

可以将每个学科老师的知识涵量作为自己下一阶段学习的目标。到了研究生阶段,文史哲学科专业将再一次被细分,将进入更加窄而小的领域进一步学习。所以在本科阶段,即使日后不继续读研、读博,也可以通过广泛阅读,发现和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而这有可能成为陪伴你一生成长的重要动力。

3、把学科壁垒转化为个人能力

如何将文科专业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这才是真正的壁垒所在。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你将无可匹敌。

如何把喜欢的事情变成日常工作,或者说将之确立为一生的志业,做到这点很不容易。

侯孝贤在突然间切断之前无所事事的生活,决定要做电影时,给自己定了目标,用十年的时间进入电影这一行。

所以说,我们可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思考和实践所谓的理想。把一件事从美好幻想变成为真正的事业,任重而道远。许多人也不过是停留在想一想的阶段。

说来奇怪,工作以后,我基本一直都是从事的写作方面的工作。本身在大学期间有一定阅读积累,文字功底也还尚可,在工作中因为专业对口,也比较得心应手。

但其实,我在大学念书时,并没想过以后会从事跟专业想关的工作,甚至因为看不到职业前景,也曾尝试过跟专业完全不相关的事情,也曾长久深陷考研、考编的困境里。

但是最后发现,无论怎么换工作,我最拿得出的杀手锏还是写作。我的人格特质就是不善社交、不喜钻营、就是乏味且无趣。最喜欢干的事,不过是漫无目的地读一本书,陷进沙发的包裹,思绪随着黑色铅字四处漫游。

十年之后,我早已失去了和大学同学、老师的联系,也没有获得世俗层面所定义的任何成功。只是没想到,我竟然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的专业。事实也证明,我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享受到的专注和自由,是任何其他事情都无法给予的。一直以来,我也像纯粹热爱读书和写作一样,热爱着生活带给我的一切挑战,无论好的,还是难的。

人生很长,当然要选择喜欢的人和喜欢的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