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蔡 ![]() 前几天一个老家亲戚突然给我发微信,说他刚被裁了。 四十岁不到,一家老小等着他扛。 他跟我说了句话,当时也纠结了半天:新闻里老说稳就业,我怎么就没感觉到呢? 的确,稳就业喊得震天响,工作却像水里的肥皂,一抓就滑。 怎么回事? 1 感觉现在的就业环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违和感。 稳就业,就像一个小段子:“孩子别哭,奶马上就来,可瓶子里明明是空的。” 为什么稳的是政策,而不稳的是打工人? 其实很简单,企业开始顶不住了。 疫情之后,很多企业撑着走过两年,现在全靠“去肥增瘦”过日子。 别看数据上岗位数量保持良好。 那是把兼职,实习生,外包,劳务派遣也算进去了。 换句话说,萝卜堆里塞满了塑料萝卜,乍一看满当当,真拎起来的没几个能吃。 2 这几年,主要的热度词是什么? 转型、人工智能、数智化...... 看着是风口,可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只是一阵龙卷风。 很多人连数字化是什么意思都没搞明白,岗位就被机器人替代了。 你说这算谁的锅呢! 有个在工厂干了十年的老师傅说过:“我干活不比谁差啊,领导说智能生产线不需要那么多人,结果我就成了多余的。” 转型升级,是国家的事,是企业的战略,但淘汰的却是底层打工人。 3 现在找工作不是看你多能干,是看你能有多便宜,多听话,多能熬。 我举个例子,一个985毕业的程序员去面试,HR告诉他,我们要的是35岁以下,能随叫随到,晚上可以经常加班的。 他说:没问题,我能做。HR摇摇头,回了句:“抱歉,你年龄超了。” 你看看,连资格赛都没机会跑,直接在起点就被刷掉。 学历不再是敲门砖,它变成了垒门槛的砖。 这会演变成什么样? 年轻的嫌没经验,中年的又嫌太贵,年纪大的怕你身体吃不消。 干活的没位置,摸鱼的占着坑,打工人只能在各类平台刷着虚头巴脑的招聘信息。 眼睛酸了,肚子还空着。 4大家肯定会想,到底问题出在哪?我说几点:企业在喊缺人,求职者也在喊找不到工作,这不明摆着,供需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比如制造业缺技工,大学毕业生却在学金融,新媒体,AI大模型。 错位了,自然就卡壳了。 如今社会的大方向是追求高质量发展,但具体落地得靠企业自己想办法。 那该怎么做呢? 只能用“优化”来回应,让打工人连声招呼都接不住。 普通人一时半会,没法承受转型的冲击,这一旦失业,失掉的是收入和身份,甚至尊严。 没人兜底,也没人拉你一把,只能靠自己撑。 说到这里形势是不容易,但不至于全黑。 有些行业正在“冒头”,像绿色能源、养老服务,还有AI训练师这些新职业。 这些机会不会主动来敲门的,你得自己去找上门。 你要是站着不动,时代会直接从你脸上“碾过去”。 我知道大家都在默默扛着。 有的天没亮就起来送外卖,有的边带孩子边做线上兼职,活得像弹簧,压得越狠,弹得越猛。 但别放弃,只要敢去试,还愿意学点新玩意,哪怕一寸一寸往前磨,也总会走出个口子。 关于老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