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虽以行楷书最为闻名,但他的小楷真迹更是拍卖场上的“宠儿”,动辄数千万,而现藏于北京故宫《小楷洛神赋》,估值超过1亿元。 ![]() 前些年就曾爆出在拍卖场上,就连赵的伪作都能拍出千万级别,更别说是他的真迹之作了。赵孟頫一生中曾多次书写过洛神赋,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的手法也不同。 我们常以乐见的是他以小行楷所书写的《洛神赋》,那一帖也是超经典之作,被后世很多书家用以从楷书过渡到行书的首选帖,而我也是从这帖开始过渡到行书的。 ![]() 而今日分享的是他以小楷写就的,此作是他作于元延佑六年(1319年),据推算应是他66岁时所书,距他去世前仅三年,所以也被称为晚年最经典的小楷之作。据记载,那一年赵孟頫刚刚经历了人生中最为沉重的打击之一——他的夫人管道昇病逝。 ![]() 管道昇是一位才情溢的女性,不仅是赵孟頫生活中的伴侣,更是他在艺术道路上的知音。他们夫妻恩爱,共同吟诗作画,相互切磋技艺。 在她生命的那几年,赵孟頫每每以小楷抄写佛经为妻子祈福,所以观此帖的小楷会发现与他那几年写的小楷《金刚经》相似。 ![]() 赵孟頫小楷是学的“二王”,他以王羲之《黄庭经》和王献之《玉版十三行》即(王献之写的洛神赋,因历史原因丢失部分仅剩十三行而得其名)为笔法基础,同时又并兼参晋唐人写经体,其笔画笔画细润流利、稳实含蓄。 用笔方圆兼备,笔势收放自如,内拓外拓变化自然。字形端庄规整,重心稳如磐石,却无板滞之感。从他此作就可以看出他学“二王”书法有多下功夫,在其帖后还有元陈方、张雨,清周升桓等诸多名家的题跋。 ![]() 启功先生曾言:“延佑六年松雪六十六岁,距作时仅三年。见此,可以理解十三行血脉流通处。 见十三行,亦可识松雪之有心模拟具体而微处。”意思是说他看到这个情况,就能够理解《十三行》中那种血脉贯通、气韵相连的感觉从何而来。而看到《十三行》的笔法和结构,也能体会到松雪在模仿前人时是多么用心,哪怕是细微之处都追求精准还原。 此卷《洛神赋》不仅是赵孟頫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研究晋唐笔法的一条捷径,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范本。 ![]() ![]() ![]() ![]() ![]() ![]() ![]() 曹植的《洛神赋》是赵孟頫十分喜爱的一篇辞赋,事实上,曹植的文学造诣早已被历史铭记 —— 谢灵运曾以 “才高八斗” 盛赞其才,更言自己仅占一斗,天下文人共分一斗,这般评价足见曹植在文坛的超然地位。 |
|
来自: 老友mk09qda3vs > 《书法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