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豁然开朗:脱发,源于受寒!中医名家的思路,令人信服

 彼案 2025-06-17 发布于四川
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诊断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有很多人说,中医治病,百分之五十靠蒙。蒙上了,就有效。蒙不上,就无效。而且,治疗无效的时候,医家可以对此打圆场,说“医缘未到”。

我想说的是,中医对疾病的治疗,不能说完全没有蒙的时候。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用验方尝试,投石问路,以观进退,这情况确实有。但大部分时候,中医用药组方是有根据的。你为什么这么治,必须有其充分的内在逻辑。

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是这样。

我给你说个案例,你来看看,这里的逻辑是不是严密的。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18岁,还是个学生。

图片

怎么回事呢?这孩子有一次啊,和几个同学出去玩。大半夜的,支帐篷露宿。

结果第二天醒来,患者就感觉身上发紧,略略畏寒。这一看,是着凉了。但人家是小伙子啊,火力壮,根本没把这当回事儿。事实上也是如此,他活动活动以后,身体感觉很快就好起来,照样生龙活虎。

可是,接下来一个问题,却让他始料未及。

这就是,他骤然脱发。不知道怎么回事,头发开始成片脱落,令人触目惊心。

为了能遏制脱发的现象,患者多处就医,但治疗无效。

后来,患者慕名求治于中医临床大家刘学勤前辈。刘师是河南人,全国第二、第四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阅。

刻诊患者脉弦滑,苔薄腻,舌质偏暗。脑袋上有7处片状脱发。头顶全秃。

当时,面对这个患者,刘师就指出,患者痰瘀互结,所以还要化痰活血。

对此,有好多学生不解。比如说这个痰吧,患者脉弦滑,苔腻,确实是痰象,说起来不奇怪。但是你说患者有淤,这话从何说起呢?尽管患者舌质偏暗,但也不见得是血瘀的明证啊。

当然,这些疑问,不会对刘师带来影响。老人家提笔处方,但见:

桃仁、杏仁各12克,全当归15克,川芎12克,草红花10克,赤芍9克,柴胡7克,怀牛膝12克,白芥子12克,姜半夏9克, 广陈皮7克,藁本9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如何?出乎所有人预料,患者服用6剂以后,有新头发渐渐生出。原方不变,再投30剂,患者头发恢复如常。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在集中反映刘学勤前辈医学成就的医案专著中,有所收录。

现在,我们分析这里的道理。

方才我们讲过, 刘师认为患者的问题,在于痰瘀互结。痰,通过脉弦滑、苔薄腻,看得出来。那么这个淤,到底怎么看。

其实,这个问题就得从患者发病的过程说起。你别忘了,患者最初发病,是因为露宿受寒。受寒之后,脱发的现象就出现了。

这提示我们,患者这个脱发,和受寒有关。

那么,受寒,为什么会引起脱发?可以说,这里唯一的答案,就是寒邪引起的血瘀。寒主收引,主凝滞。血液运行,得寒则凝。所以在寒邪影响下,患者血运受到影响,以至于形成淤血。而淤血阻滞,自然影响到发根对营养的吸收,这就会引起脱发。

可见,寒凝则血瘀,痰瘀互结,发根失养,这就是患者发病的缘由。这里面,是有着严密逻辑的,是因果关系链的。

图片

理解了这些,你再看刘师的配伍,就清楚多了——

桃仁、杏仁各12克,全当归15克,川芎12克,草红花10克,赤芍9克,柴胡7克,怀牛膝12克,白芥子12克,姜半夏9克,广陈皮7克,藁本9克。

这里头,你看有藁本吧。藁本是辛温解表散寒的,而且直达巅顶。你不是脑袋瓜受寒了吗?好,藁本给你散寒。

然后,开始化痰湿。白芥子、姜半夏、陈皮,这些是祛痰的。杏仁利肺气,有助于痰湿排解。

接下来,开始活血。桃仁、当归、川芎、红花、赤芍、牛膝用于活血。柴胡疏肝,以利血行。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我给你简单说了一下。

由此可见,这方子的开出来,可不是靠蒙啊,而是靠严密的思维逻辑,靠对中医基本病因病机的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长期地磨炼,广泛的涉猎,以及不停地学习。刘学勤前辈的这张验案,就给我们立下了样板,我们应该反复学习和研究。

当然,引起脱发的原因,千千万万。本文所述的,仅仅是万千因由中的一种。其中的经验,肯定不是万能的。

就聊这么多。我感谢你的阅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