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一听 ![]() 第二章 诗律 第三节 律诗的平仄 (1) 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 春望 [唐]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二)七律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试看下面的对照表: (1)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4)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换成七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书愤 [宋]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冬云 毛泽东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登庐山 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和郭沫若同志 毛泽东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三)粘对 律诗的平仄有'粘对'的规则。 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五律的'对',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对',也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1)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首句用韵,则首联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对立的。由于韵脚的限制,也只能这样办。这样,五律的首联成为: (1)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或者是: (2)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首联成为: (1)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者是: (2)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格式,都是合乎这个规则的。试看毛主席的《长征》,第二句'水'字仄声,第三句'岭'字跟着也是仄声;第四句'蒙'字平声,第五句'沙'字跟着也是平声;第六句'渡'字仄声,第七句'喜'字跟着也是仄声。可见粘的规则是很严格的。 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 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背诵平仄的歌诀(即格式)。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篇的平仄都能背诵出来了。 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律的平仄。不管长律有多长,也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在王维等人的律诗中,由于律诗尚未定型化,还有一些不粘的律诗。例如: 使至塞上 [唐]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里第三句和第二句不粘。到了后代,失粘的情形非常罕见。至于失对,就更是诗人们所留心避免的了。 (未完待续) ~~诗群召集令~~ 【愚谷诗缘诗词共学社 | 以诗为契,共修人间词话】 你是否也困在「学诗三难」? - 写「星垂平野阔」,却总凑出「枯藤老树昏鸦」的堆砌? - 想学贾岛「僧敲月下门」,炼字反成「为赋新词强说愁」? - 羡慕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自己却陷在「伤春悲秋」的浮浅? 我们邀你暂别快餐时代的浮躁,回到旧时诗社的慢火细烹—— 此处有三味「破立丹」 ❶破意象散乱 · 立经纬 ▷共读王力《诗词格律》,拆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如何用色彩与声音编织时空 ▷解析王维「空山新雨后」:五字造一方宇宙的留白之道 ❷破炼字枯槁 · 立灵犀 ▷细究李清照「绿肥红瘦」:四字道尽海棠凋零的惊心 ▷白话入诗实验:从陶渊明「悠然见南山」悟「天然去雕饰」 ❸破立意浮浅 · 立骨魂 ▷深读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物我交融中的宇宙观 ▷小我痛点嫁接大时代:学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慈悲笔力 1元非门槛,是唐时诗社的「投名状」 > 昔年白居易携酒一壶,元稹带诗半札,相约「闲征雅令穷经史」; > 今日你我各付铜钱一枚,不为买椟还珠,只为共守「细琢文字」的诚心。 此钱化作: ✓「最佳意象」「最妙炼字」「最深立意」三甲不定期红包 ✓特约先生绵薄的修金 入谷须知 ▷容得下「两句三年得」的苦吟派 ▷敬「斗酒诗百篇」的放旷客 ▷唯不纳抄袭搬运工 君若愿往 此处备有: 松墨半砚,可写「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畅快; 竹席一张,容得下「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傲。 请携来: 三分痴心、二两拙笔、一片不求速成的诚意。 愿为愚谷烟霞侣,请私信“诗词”,扫码入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