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辨可发汗脉证并治原文 译文

 幽默的数据线 2025-06-17 发布于浙江
Image

原文大法,春夏宜发汗。

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时出以然,一时间许,亦佳。不可令如水流漓。若病不解,当重发汗。汗多必亡阳,阳虚,不得重发汗也。

凡服汤发汗,中病便止,不必尽剂。

凡云可发汗,无汤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为解,然不如汤,随证良验。

译文

一般治疗原则,春季和夏季适宜使用发汗法。

大凡使用发汗法,需使汗液均匀遍及手足,持续微微汗出,维持约一顿饭时间为宜。不可令汗出如水流漓。若病未痊愈,可再次发汗。但汗出过多必然损伤阳气,阳气虚者,不可再次发汗。

凡是服用汤药发汗,达到病愈效果即可停止,不必服完整个剂量。

凡是说可以用发汗法治疗的病症,若没有汤剂,丸剂、散剂也可使用;关键以出汗病愈为目的,但效果不如汤剂,汤剂可随证灵活加减,疗效显著。

原文夫病脉浮大,问病者言,但便硬尔。设利者,为大逆。硬为实,汗出而解。何以故?脉浮当以汗解。

下利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宜桂枝汤发汗。

译文

病人脉象浮大,询问得知仅有大便坚硬的症状。此时若误用通利之法,会造成严重后果。大便坚硬多属里实,但脉浮大提示表证未解,当以发汗解表使病邪外散而愈。为何?因脉浮主病在表,应当用发汗法解除表邪。

腹泻停止后,仍有身体疼痛,且大便恢复正常者,需紧急解表,适宜用桂枝汤发汗治疗。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原文+译文

原文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此一卷,第十七篇,凡三十一证,前有详说。

译文

发汗过多导致阳气耗损,出现谵语(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的患者,不可使用攻下法,应当给予柴胡桂枝汤治疗。通过调和营卫,通畅津液,其后病症可自行痊愈。此内容在本书第十七篇,共涉及三十一个证候,前文已有详细论述。

辨不可吐原文+译文

原文合四证,已具太阳篇中。

译文

太阳表实证(麻黄汤证)

太阳表虚证(桂枝汤证)

发汗不当导致的亡阳证(如桂枝加附子汤证)

表里同病的治则(如先表后里证)

(以上)这四个证候(的辨治内容),已经在《太阳病篇》中详细论述过了。

辨可吐原文+译文

原文大法,春宜吐。

凡用吐汤,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

译文

一般治疗原则,春季适宜使用催吐法。

凡用吐汤,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也。

大凡使用催吐的汤剂,达到病愈效果即可停止,不必服完整个剂量。

原文病胸上诸实,胸中郁郁而痛,不能食,欲使人按之,而反有涎唾,下利日十余行,其脉反迟,寸口脉微滑,此可吐之,吐之,利则止。

宿食,在上脘者,当吐之。

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结,以客气在胸中;心下满而烦,欲食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吐之。

译文

胸膈以上有实邪阻滞的病症,表现为胸中满闷疼痛,不能进食,按压胸部反觉有涎沫吐出,同时伴有每日十余次的腹泻。此时脉象反而迟缓,寸口脉微滑,提示实邪阻滞在上焦,可用催吐法治疗。吐出实邪后,腹泻自会停止。

饮食积滞停留在胃脘上部的宿食证,应当用催吐法治疗。

病人手足厥冷,脉象突然出现结滞,这是由于病邪(客气)停聚在胸中所致。若同时有心下满闷烦热,想进食却无法下咽的症状,表明病位在胸中,应当用催吐法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