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有执行力问题,90%都是态度的问题!

 学海学无止境 2025-06-17 发布于陕西
 导语

执行力不只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


团队执行力低,任务推进慢,项目成果不尽人意……

很多管理者在面对这种情况时,第一反应是归咎于团队成员的能力不足,于是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提升下属的业务能力。

然而,一番折腾下来,却发现团队的效率并没有显著提高。

其实,所谓的能力问题,90%都是态度问题。带团队、管下属,遇事不要先抓能力,而要先看态度。

01

没“死磕到底”的态度

有的人面对新鲜事物时,经常抱着我试一试的心态,而试一试最后成功的机率几乎为零。

就像,看到大家都在考证,对自己说:我也去试试。结果,几年下来了,别人都多证在手,你还是无证人员。

相对而言,下属在对待工作的态度上更是如此!

(1) 躺平

在我带过的团队中,最让人头疼的不是新人,而是那些'老油条'。他们表面上看似能力跟不上,实则是彻底的躺平心态。

这类下属常把'做完''做好',把'交差''达标'

我有一位下属干销售的下属,每次布置任务他都不推不动,一问到为什么没能拿下客户?就会说'市场环境不好'、“客户太刁”,要求优化话术时,他的经典回复也总是:'谈来谈去都差不多……'

当一个人躺平却相安无事时,其他努力工作的看到就会产生'凭什么'的怨气。这种'差不多先生'心态,就会在慢慢地侵蚀整个团队的执行效率。

(2) 认怂

比躺平更可怕的是'认怂'文化。

有些团队,每次遇到难题,第一反应不是查资料、想办法,而是直接说:'这个太难了,我们搞不定。'更可怕的是,他们的直属主管居然也默认这种态度,总想把难题外包出去。

如果你去学游泳,每次呛水就上岸,那永远也学不会。同样,这样的团队永远不会有成长。

真正的执行力,是在'做不到'时,依然保持'一定要做到'的死磕精神。

(3) 畏难

最隐蔽的态度问题,当属 “畏难” 情绪。这类员工擅长 “选择性努力,简单任务抢着做,复杂任务绕道走。

一旦下属出现畏难心态,管理者先要照照镜子,为什么下属会害怕?

是你给的指导不够,还是放权不多?甚至是他们自己害怕面对挑战,担心失败带来负面影响?只有对症下药,让他们敢面对,敢扛责,才能有勇气继续做下去。

如果员工总是选择性逃避,那么他将永远无法成长,团队也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02

没“主动填坑”的态度

我认为,好团队和差团队的分水岭,就在于有没有 “主动填坑” 的意识。

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漏洞,这些问题就像一个个,需要有人主动去填补。

一个具有主动填坑态度的员工,会在发现问题时第一时间采取行动,积极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等待他人来处理。他们深知,成果离不开团队每一个成员的努力,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共同克服。

相反,缺乏主动填坑态度的员工,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会选择视而不见,或将问题推给他人。他们只关注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团队的整体漠不关心。

面对工作,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如果相关员工没有主动去解决,而是等待领导来协调,那么问题可能会不断拖延,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而且,这种推诿扯皮的行为会让其他成员感到不满,破坏团队的和谐氛围。

管理者要培养团队成员主动填坑的意识,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当遇到问题时,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展现出担当和责任感。同时,鼓励员工勇于承担责任,对于那些主动填坑的员工,让他们捞到好处。

03

没“把事做透”的态度

把事做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是一场和人性弱点的较量,很多员工都会败下阵来。主要是踩了这3个雷区。

1)颗粒度太粗

把事做透要求员工在工作中注重细节,将每一个环节都做到尽善尽美。

然而,有的员工在工作中颗粒度太粗,只关注表面的工作,而忽略了细节。他们认为只要完成了任务的大致框架就可以,对一些细微之处却不够重视。

在撰写报告时,有的下属只是简单地罗列数据和观点,而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在设计产品时,只考虑外观和基本功能,而忽略用户体验和细节优化。这种粗放的工作方式往往会导致工作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2)习惯等靠要

就拿一个项目来说吧,有的员工就像提线木偶,领导不给他明确具体的任务和要求,他就不知道该干啥。项目整体目标和需求是啥,他压根儿就不关心,就像个局外人。遇到问题了,他第一时间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像个受委屈的孩子,哭着喊着找领导和同事帮忙。

这种等靠要的行为,说白了就是人性中的巨婴心态。 养成了等靠要的惯性,总是等待领导安排任务,依靠他人提供资源,要求别人为自己解决问题。

3)永远差一公里

“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话说得太对了。

在工作中,有些员工就像马拉松选手,在跑到离终点还有一公里时,突然就泄了气。他们前期可能付出了很多努力,就像在爬山时,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可到了最后关头,却因为各种原因而放弃,之前的努力都白费。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这种“永远差一公里”的现象,其实是缺乏坚持和毅力的表现。

人都有惰性,都想偷懒。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多人就会选择放弃,觉得再坚持下去也没有意义。可他们忘了,成功往往就在那最后一公里的地方。

这就好比挖井一样,你已经挖了很深,就差那么一点点就能挖到水了,可你却放弃了,那之前的努力不就都白费了吗?

04

没“结果即尊严”的态度

在企业里,有些员工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完全跑偏:

他们觉得只要自己每天忙忙碌碌,就算对得起这份工资。每天按时打卡,在办公室里熬够时长,参与各种会议,在群里积极回复收到,就觉得自己已经付出全部努力,理应得到尊重和认可。

从人性角度看,这是人的一种自我安慰心理在作祟。

人都渴望被肯定,当能力不足以用成果来证明自己时,就会用忙碌的过程来自我麻痹。可别忘了,公司可不是慈善机构,不是看你忙不忙,而是看你到底做出了什么成绩。

就像农民种地,你天天在地里挥汗如雨,可到了收获的季节,庄稼却颗粒无收,那你的辛苦又有什么意义呢?

有的员工,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同事们都觉得他特别努力,领导也经常表扬他工作态度好。但一到绩效考核的时候,他的业绩却总是垫底。最后年底考核,该被优化,还是被优化。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句话,在职场中是最大的谎言。只有拿到实实在在的成绩,才能保你的稳定。

写在最后

团队效率低,先看下属有没有执行力。

执行力本质上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能力决定一个人能跑多快,态度决定他愿意跑多远。

作为管理者,我们要学会识别团队中的态度问题:

1、是'不想做'还是'不会做'

2、是'能力有限'还是'意愿不足'

3、是'客观困难'还是'主观逃避'

团队躺平、业绩疲软、人才流失......

当AI开始淘汰岗位,你的领导力是否也正被时代所淘汰?

别人用AI赋能团队,效率翻倍;

你还靠“加班+画饼”,苦苦硬撑;

别人用数据驱动决策,精准管理;

你还在凭借直觉指挥,举步维艰

……

不过别慌!今年我和团队精心打磨,正式推出《向战而生——AI时代赋能领导力实战营》

7月25-27日,杭州滨江,3天2夜:

不做直播,不卖录播——只聚焦现场深度交付。

这一次,别让时代抛弃你。

【好文推荐】
《领导水平越低,越爱在开会时说这4句话!》
《领导根本不在意你干了多少活,只在乎这5点》
《晋升管理层后,请逼自己养成这五个工作习惯》
编辑/叮当  审校/猫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