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体和人,都需要饥饿感

 姜太公人生如梦 2025-06-18 发布于河南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妈妈正值减肥满一个月。

    我开始减脂的时候跟我妈妈说少吃多动,一定可以瘦的,我妈妈不以为然,还总说我人不要那么瘦,瘦的尖嘴猴腮不好看的。直到前几个月她的血糖开始不听使唤了,她着急了,开始问我吃啥可以瘦,怎么动,开始关心减脂餐,因为医生嘴里说的比我说的更具有权威性。

    连续性在家测了几天血糖,都是超出正常范围了,我带去医院验静脉血血糖,测出来还真是高出正常范围,听医生说她需要减掉二十斤,需要吃绿色蔬菜,吃红肉,少吃油腻的,糖油混合物,西瓜类的糖分含量高的水果等等,一顿叮嘱,如果控制不了就需要吃降糖药了,这下回来自己真的下定决心减肥了,一个月后的今天体重降了三斤,她无比开心,看到自己坚持的成果了。

    刚开始的时候说控制饮食摄参量减少,饿得心慌慌,我说身体要保持饥饿感,身体有记忆的,等你坚持过了二十八天,这种饥饿感被大脑记住,就不会饿了,现在她会说果然不那么饿了。瘦了三斤都开始感觉到身体,尤其是腹部松弛了,人都感觉自信了起来。

    身体保持饥饿感,我们的味蕾才能回归,饥饿是文明的起点。现在社会都是物质过剩的时代,我们的味觉时常会陷入麻木状态。每天吃的都跟过年一样,自然感受不到食物的美味。

    小时候除了过年平时都吃不上猪肉,糖果之类的好东西,因为物质匮乏,经济窘迫,只有过年的时候家里杀猪才可以吃上猪肉,过年父母会买瓜子糖果等零食,物以稀为贵这些东西在小时候显得格外香。

    等到自己工作了,有经济条件买得起超市货架上玲琅满目的零食的时候,却再也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这便是因为长大的时候人对这些食物不再有饥饿感了。这种适度的饥饿并非苦行,而是对身体本能的敬畏——就像沙漠里的人会珍惜每一滴水,懂得饥饿的人更能品尝食物的本味

    这是身体的饥饿感,下面说说人的饥饿感,往往指的是人的精神上的饥饿感,或者说是人当我们开始学习一门冷门手艺,比如木工、陶艺,指尖触碰陌生材质的粗糙感,会唤醒久违的探索欲;当我们翻开一本晦涩的哲学书,在字里行间捕捉思想的微光,大脑褶皱里便生长出新的神经突触。就像沙漠植物会向深处扎根寻找水源,灵魂的饥饿能驱使我们突破认知的边界,在中年之后仍能遇见新的自己。

    人一旦沉溺于舒适区里,不加以探索和提升自己,不对未知或者新鲜的东西有求索欲了,精神饥饿感就消失了,人只能称为有肉身的躯壳而已,不再是一个鲜活的人。

    作家村上春树年届七旬仍坚持每天长跑、写作,他说:'保持饥饿感,就是让自己永远像个初学者。'这种对未知的渴求,如同火种照亮日渐平淡的生活。站在中年的门槛回望,那些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时刻,往往不是饱足后的慵懒,而是奔跑时风掠过耳畔的清凉。

    保持适度的饥饿感,不是与生活为敌,而是像园丁修剪枝叶般,让生命的主干更挺拔。当身体懂得适时清空以便于接纳滋养,当灵魂始终留一处空白等待书写,我们便在岁月的河流中,找到了逆流而上的力量

    愿我们都有勇气和坚持的决心,让自己身体的饥饿感保持,并实现自己想瘦下来的目标,也有果敢的眼光和智慧让自己的精神、眼界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启动,接纳新知识,新智慧,成为更好的自己。

          💗感恩遇见  感恩有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