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1年开国将军经验总结摘编--吴富善中将的《几点经验和体会》

 哈哈狮的信箱 2025-06-18 发布于广东

       今天2025年6月18日再继续发送整理摘编的1961年军委条令验收委员会会议秘书处出版编辑的《经验总结汇编》。已经把第一集的内容全部发送上来,其中包含有:上将黄永胜、上将王建安、中将陶勇、中将饶子健、中将吴富善、中将杨秀山、中将温玉成、中将梁必业前些日子已经将第一集里的上将黄永胜、上将王建安、中将陶勇、中将梁必业和中将欧阳文等老前辈的经验总结整理摘编分别发送上来了。这一集今天全部发送完毕了。我争取明天开始发送第二集的内容。后边还有类似的23集,众多的老将军的经验总结文章,都是没有公开发表过的历史解密文章。

       以下预告第二集内容:图片

        我手里的这些经验总结汇集一共23+1集,我数了一下总计160篇从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亲自写的战争经历的经验教训。,但是有一小部分水浸过,文字部分有损伤,揭页诵读观看阅览,十分困难,无法正常学习,实在是可惜了。 

       这160篇经验总结文章,我认为应该是1961年在广州,由叶剑英元帅组织召开的军委条令会议上给与会人员分发的宝贵学习材料,出了23集+1集《经验总结汇集》。那时候开会都分会发学习材料的。

图片
图片

几点经验和体会
中将  吴富善

     (一)战役指挥员在形成、贯彻决心上的几点体会

      一、定自静思,善于众议。战役指挥员如何下决心,在上级意图下,一是情况熟,二是判断对。就怎样作出正确判断来说,这是指挥员的主观能动过程。指挥员为了不受外界和他人的影响,先要避开众人,独自静心思考。把自己关进房子,装着材料面对地图,静坐一天、两天甚至更长些时间。指挥员的脑子就要用在这个节骨眼上,对敌情、战役演变过程作各种可能的设想,反复分析比较,捉住最大的可能,从而作出基本符合、接近客观实际的正确判断,定下贯彻上级意图、争取胜利的决心。当指挥员决心已基本形成,再反过来,在一定范围内与群众见面集思广益,其目的:一方面听取、吸收同级或下级的正确意见,集中大家智慧,补充修正个人考虑的不足,使已定的决心和计划更趋完善,另一方面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变领导决心为群众的行动,直接推动战前准备工作,并探询所属各部队对完成计划的决心与信心如何,作为最后确定战役使用兵力的依据之一。

       二、慎于初战,确保必胜。一个战役发起或者开辟一个地区,不论防御、反攻或进攻,打好第一仗对全局、全过程都极为重要:打好了意义很大,在精神上壮自己威风,灭敌人锐气,在力量上发生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变化。因此,战役指挥员要慎重考虑初战,客观条件不可而无必胜把握时,绝不可轻动;客观条件基本上具备,主观上也还要亲自抓,并且抓而要紧,抓到细处。诸如打击目标、突破口的选择、兵力兵器使用、战斗准备、攻击时机、协同配合及至战术动作都要抓到抓实,亲临指挥,给初战主攻部队以各种可能的支援,以保证打响、打好第一炮。

图片

       三、小变不乱,大变立断。指挥员不可能对战役发起后的各种情况都预计的那么准确,小的变化在所难免,因此战斗打响后,要继续抓情况,根据情况变化,适时调整原定的计划。但是这种调整是在不影响部队实现指挥员既定决心的前提下进行的。只要情况没有大的变化,就要力求贯彻原定决心,不能因为局部的情况变化,影响或动摇整个决心。每一个战役都是要遇到困难的,指挥员要顶得住、过得硬,战役发展曲折一点,坚持打下去,即使多付一些代价,也要务求全歼敌人,指挥员切忌内荏,造成功亏一篑的结果。这在历史上是有教训的,有的指挥员过不了硬,见不得伤亡,就在最后五分钟坚持不了,一战不能全歼敌人,打成平手或留个尾巴,付出的代价得不到补偿,部队情绪大受影响,工作很不好做。

       但是,如果原来判断基本不对,或者敌情突然发生大的变化,原定决心不能实现必须改变决心时,那就要当机立断,迅速改变决心,切忌恋战,为贪小便宜而吃大亏。因为恋战陷住了自己吃了亏的教训也是有过的。

       四、胜利已定,再计下着。战役指挥员不宜同时具体计划两个战役,应当在第一个战役打得差不多、胜利在握的时候,把收尾及时交给第二把手或第三把手,自己再转而集中精力具体计划、组织下一个战役。不可失之过迟,形成脱节,丢失战机;但更忌失之过早,分散精力。战役指挥员在组织实施第一个战役的同时,预计关照一下下一个战役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但是,过早过多地考虑第一个战役,就会分散组织好首战的精力。还因为第二个战役是在第一个战役之后新的情况下实行的,首战如何?对再战影响十分直接,首战成败未定,就去具体计划再战是没有多少根据的,也是不现实的。

图片

      五、服从整体,着眼全局。战术指挥员要服从战役全局利益,战役指挥员要服从战略全局利益。在现代化诸兵种、大兵团协同作战的条件下,更加要求高度的集中统一,严格服从整体,坚决反对不顾全局的本位主义。打滑头仗,见机行事,过硬的事不愿意干,捡洋捞往前头跑,执行命令不坚决,动作迟缓、甚至指东向西,见危不救,危害全局,吃不了亏,受不了累,受到挫折或扑个空就发牢骚等等,这都是国民党军队作风和他们内部矛盾的反映。革命军队绝不容许这样。战区之间、兵团之间配合行动,为了全局胜利,自己单位蚀本、吃亏应当在所不惜。遇有临时情况变化需要机断专行时,也必须不违背上级总的意图。

      (二) 圉城打援的几点经验:
      一、围城打援,调敌就我,歼敌于运动之中,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是费力小、奏效快的歼敌有生力量、促进战役上乃至战略上有利于我变化的重要战法之一,也是在敌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完成点、面占领、兵力分散、机动兵力枯竭的条件下,我所常用的主要战法。在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我们一次又一次成功地运用了这个战法,现在、将来都还能约用得上这个战法。

      二、既要能调敌来援,又要使援兵有限。要使围城能够打到援兵,就要敲敌痛处,围其必援。因此,必须围其要害,如:(1) 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补给的中心,(2) 援敌的同一派系和同一个国家、同一建制和同一建制的指挥首脑机关或亲信下属。经验说明,不割其身上肉,他就不护痛,抗日战争中,围皇协军,日本鬼不援,围南宫之日寇,距鹿之日军不援 '(不同建制)。打蒋介石,围杂牌,其嫡系不援,反之亦同;朝鲜战争围这一个国家军队,另一个国家军队不援或不积极增援;(3) 缺乏永久设防和物质储备而为援敌所不能放心的地方。这些条件不能同时都具备,只要能够迫敌就范就成。以往我们一次又一次运用这一战法,有的敌人上过一次当还得上第二次、第三次,就是因为抓住了敌人在部分上的统一性这一条利害攸关,他就得上钩。・

图片

      要使援敌有限,就在善于利用敌人内部在整体上的相互矛盾。所之敌,除非其亲骨肉外,另外的敌人皆不相顾,不会来援,至少不会同时积极来援,以便于我集中力量歼灭预计之敌。这样的例子在以往也是很多的,有的敌人看着别的部队被我围击、诱歼,不积增援,甚至岸观火幸灾乐祸。总之,指挥调动敌人、诱而歼之是个艺术,关键在于善于分析矛盾、利用矛盾,但是,是在客观的证的分析实际情况基础上、加上主观努力实现的。战争实践虽不能事事如意,但是只要情况明和方法对、决心大却是可以办到的。

       三、积极伴动,示形真攻。围城部队要大张声势,做出一番真攻实打的样子,促使被围之敌告急求援,以利隐蔽我之企图和从主观上促使敌作出我意在攻城的错误判断。

       四、战场适中,隐蔽部署。战场选择,以使援敌脱离原防不回去、又使其援不上来,不能和被围之敌会合为原则,具体地点,要以狡对狡,尽量出敌意外;地形要有利,便于隐蔽部队,利于我攻,不利于敌组织抵抗;群众条件要好,确保不暴露我之企图。部队开进,可根据援敌来援到达时间和便于我行动隐蔽来确定。兵力部署,依据作战要求 (预计吃掉其全部还是一部) 及地形确定,一般是一点两面、张开口袋便于前阻、后断、中间作面的出击就行。

      五、集中兵力,力求速决。一般战役都要求速决,而围城打援则更尤甚。指挥员要下最大决心集中兵力,加重打击拳头,战役预备队可以减少到只占九分之一至十分之一,战术单位只要战场条件能约摆得开,就不需要留什么预备队。这样做并不冒除,因为在运动中歼灭援敌,我对敌打击愈快、愈重,一声信号,象泰山压顶一样,一鼓作气打下去,敌人组织抵抗的时机就愈少。这一战法特别要求快,快打快,要是打成胶着战就麻烦了。

图片

      (三) 战斗作风上的几个问题
      一、发扬我军优艮的传统战斗作风,永远是我军战斗力的首要因素。我们军队有党的领导,从事正义的战争,每个指员的革命意志、革命精神、革命气概,从来在精神上是压倒一切敌人的。一切敌人比不上、学不了的。林总说:义师无敌就是这个意思。这是我军在长期革命战争中能约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敌人的根本原因。今后不管作战对象、作战条件有什么样的变化,都要把我军优良传统的战斗作风继承与扬下去,这是我们制胜敌人而敌人为之丧胆的重要一着。

       二、闻战则喜,好战为荣。军队就是要有旺盛的战斗意志,拿枪杆子的人,就是要喜欢打仗。要提倡英雄好汉、战场上看。要培养部队象红军、八路军、新四军那时一样,休整一个时期就觉得闷得慌、心痒痒,看见干部、看见上级就问什么时候有仗打,听说打仗就象小孩子过新年一样,精神顿加百倍,请战书成迭向上级向首长手里。


       三、勇猛顽强,死打硬拼。无论那个部队、那个人,都以担负最艰苦、最危险的任务为荣,为了完成任务,刀山火海都要撞,不怕流血牺牲,前仆后继。重伤不哭,鼓励其他同志前进消灭敌人,伤不下火线,继续投入战斗。每个人心目中都是有我无敌,敌人什么精锐、王牌都一样消灭。勇敢不是蛮干,而勇敢是战术的基础,在不考虑个人安危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机智灵活,巧打巧干和发挥技术的威力。

        四、培养孤胆,发挥近战。 小分队活动,进攻时可以大胆迂迴穿插,象尖刀一样楔入敌障,直搞敌人心脏要害,守则可以独立固守,象钉子钉在铁板上,要敌人啃不动,拔不了。一个人、一架飞机掉了队陷入敌阵,一样继续沉着勇敢战斗,不叶敌人赚便宜。只要常规军备还存在,就要永远保持与发扬我军长于近战、白刀格斗,刺刀见红的这个最后解决战斗的拿手本领。我们这套刺刀,手榴弹的本领,曾使国内敌人失魂丧胆,在抗日战争、朝鲜战争中,也叫美、日等许多帝国主义军队吃尽了苦头。

图片

       五、坚韧不拔,吃苦耐劳。遇到困难,尽量由自己设法克服,不向上级叫苦,不埋怨别人。不管什么样的艰苦也忍受得了,诸如在严寒、酷热、暴风、骤雨、吃不上饭、睡不好觉等等条件下,一样保持旺盛的斗志和革命乐观气氛;行军时走不了,爬也要跟上队;战场上火烧到身上不该动就不动,这才是钢铁一样的革命战士。

      六、积极寻战、主动靠拢。林总过去指示:枪响就是命令。战场上,自己任务完成了,那里枪响就向那里前进,那里枪响的最紧就先向那里前进,后到的听从先到的指挥,积极投入战斗。分队指挥员伤亡了,下级干部要挺身而出代理指挥;没有干部,党员要挺身而出代理指挥,不同建制的士兵凑到一起,也能够迅速组织起来投入战斗。

      七、不怕伤亡,连续战斗。一次战斗下来,一个团,一个分队,不管剩下多少人,部队只有对敌人的仇恨,没有沮丧气氛,战斗任务一下来还是嗷嗷叫,这样才称得上打不垮、拖不烂。


1961 年 3 月 15 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