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喻世明言:杨思温燕山遇故人,之五

 秋夜白露 2025-06-19
本篇是连载故事,欲了解前文请参见话题  #三言二拍(可选择顺序或倒序来调整文章排序),或在文章底部点击“上一篇”。若还想看其它故事,请关注公众号 #秋夜白露 。

话说杨思温和韩思厚在一老妇的带领下来到韩国夫人的旧宅,才发现郑夫人早已去世,但灵魂不散。于是连夜备齐祭品,并写了祭文,要将郑夫人的骨灰带回家乡安葬。
第二天,两人摆下供品,备好祭文,一直等到三更前后,香残烛尽,杯盘零落,星宿渡过银河的时候,开始斟酒祭奠。
三奠完毕,思厚在灵筵下披读祭文,读完后泪如泉涌,把祭文和纸钱一起烧了。
这时忽然刮起一阵狂风,这风吹得烛光忽明忽暗,灯光欲灭不灭,三人都是浑身发抖。风过后,听到一阵哭声。
忽然风停烛明,三人睁眼再看,烛光下,只见一个妇女,面容娇美如花,肌肤洁白似玉,脖子上缠着罗帕,脚步轻盈,敛衽向前,说道:“叔叔万福。”
二人大吃一惊,急忙行礼。韩思厚握着她的手,哽咽流泪。
哭完后,郑夫人对思厚说:“以前在盱眙发生的事情,良人现在已经全明白了。今年元宵节时,在秦楼与叔叔相逢,没能把心里的话说完。
“当时我如果贪生怕死,必然会使良人名声受损。幸好我保全了丈夫的清德,仍然如同美玉一样,却抛弃了我的性命,就像抛弃了泥土一样。结果造成了今天生死相隔,遗恨终生。”说完,又哭了一次。
婆婆劝道:“别哭了,如今且先商议迁骨的事情。”
郑夫人收起眼泪坐下,三人吃了些食物,夫人也略略尝了些味道。
思温问:“元宵节在秦楼下相逢,嫂嫂是韩国夫人的宅眷,车后那么多人,是人是鬼?”
郑夫人说:“若是太平盛世,自然人鬼分明。如今乱世,人鬼混杂。当时随车的,都不是人。”
思厚说:“贤妻为我守节而死,我决定终身不娶,以报答贤妻的恩德。现在我想把贤妻的遗骨迁回金陵,可以吗?”
夫人不同意,说:“今天婆婆和叔叔都在这里,请听我说。现在承蒙良人还挂念我在这里,我难道不愿意跟随丈夫?我只希望你能常常来看我,这样我们的感情才不会被阴阳所隔。如果你将来再娶别人,必然不会再顾及我,那我还不如不走。”
三人再三劝说,夫人还是不肯,对思温说:“叔叔难道不知道你哥哥的性子?他生性风流,难以管束。我活着的时候尚且如此,如今我已成故人,如果随他而去,他必然会喜新厌旧,这是必然的道理。”
思温又劝道:“嫂嫂听我说,哥哥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他感念嫂嫂的贞节,决定不再娶妻。现在哥哥来取你回家,你怎么忍心不随他回去?万望嫂嫂听从我的劝说。”
夫人对二人说:“多谢叔叔如此苦劝,如果良人真的没有变心,希望能以一言为证。”
思厚便用酒洒地发誓:“如果违背誓言,便使我在路上就会遇到盗贼的杀戮,在水上就会遭遇巨浪覆舟。”
夫人急忙阻止思厚:“且慢,且慢,不必这样发誓。既然良人愿意不再娶妻,希望叔叔能作证。”
说完,突然又刮起一阵香风,香风过后,夫人就不见了。
三人大为惊讶,又添上灯烛,到供桌底下揭起花砖,轻轻搬起匣子,这次毫不费力,便搬了出来。收拾好后,三人翻墙而出,来到打线婆婆家。
第二天晚上,用白银三两感谢婆婆,又用黄金十两赠给思温,思温再三推辞后才收下。思厚告别思温,带着仆人张谨和骨灰匣子回到本驿。
过了一个多月,等到了金朝回书,奉命归去。
思温用酒为思厚饯行,再三叮嘱:“哥哥不要忘了嫂嫂的话。”
思厚带着一行人,带着夫人的骨灰匣子出了燕山丰宜门,取道而归。一个多月后,才抵达盱眙。
思厚在驿站休息时,忽然有一个人进门来,行礼后便拜倒在地。思厚一看,原来是旧仆人周义,如今在这里当驿卒。
周义带着思厚进入房间,只见墙上挂着一幅画像,画着一个妇人。旁边还有一个牌位,上面写着:“亡主母郑夫人之位。”
思厚感到奇怪,问这是怎么回事,周义说:“夫人为了官人而死,她的贞节令人敬佩,这是我亲眼所见,怎能不供奉她?”
思厚便把在燕山韩国夫人宅邸的事情,从头到尾告诉了周义;并拿出匣子给周义看。周义拜倒在地,痛哭流涕。当天晚上,思厚和周义同榻而眠。
第二天天亮,周义对思厚说:“过去我们这里有二十多口人,如今只剩下我一人,孤单陪伴着影子。我情愿侍奉官人,同去金陵。”
思厚答应了周义的请求,带着他一起回到金陵。
思厚回到本所,呈上回文。周义跟着思厚在燕山之侧选了一块地,备好礼仪,埋葬了夫人的骨灰匣子。思厚悲痛不已,每三天一次,到坟上祭拜,直到必须回朝复职,才让周义继续守着坟墓。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