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非常重视体检,但很少重视体检后的“体检报告”。有些拿到体检报告只是匆匆浏览一遍,便压入箱底。这种做法也导致一个常见的严重问题:尽管年年体检结果均显示正常,却可能在某一天突然发现癌症晚期。 大家仅仅关注体检的过程,却忽略了体检报告的重要性。特别是体检报告出现这几个“警示性的字眼”时,意味着距离癌症只有一步之遥! “肠上皮化生”“胃异型增生” 不少人拿到体检报告时看到“肠上皮化生”“胃异型增生”。 上海新华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颜士岩介绍,胃黏膜不是由正常细胞“一跃”变成癌细胞,而是一个多步骤癌变的过程,即: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肠上皮黏膜取代胃黏膜在胃内的异常增殖,是胃的癌前病变;“胃异型增生”是胃黏膜的形态和功能出现异常增生,是一种癌前病变。 临床上常把“肠上皮化生”“胃异型增生”称之为胃癌的前期病变。 “肝纤维化”“肝硬化” 很多人体检查出“肝纤维化”“肝硬化”,听起来好像不严重,距离肝癌还很远。而事实上,“肝硬化”的下一步就是肝癌。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一科主任郑素军曾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介绍,从肝炎到肝癌的演变过程,是典型的三部曲,即:肝炎→肝硬化→肝癌。 “肝纤维化”是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任何肝脏损伤在肝脏修复愈合的过程中都有肝纤维化的过程,肝纤维化的过程长期持续就会发展成肝硬化,而肝硬化的下一步往往就是肝癌。 “不典型增生”“腺瘤性息肉” 体检查出“肠息肉”很多人都遇到过,从肠息肉发展到肠癌需要多久?答案:1-2年。特别是如果在体检报告上出现“不典型增生”“腺瘤性息肉”的字眼一定要当心,可能距离肠癌仅有一步之遥。 火箭军总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主任赵克介绍,大肠癌是一个“缓慢过程”,即从:小息肉→大息肉→不典型增生→肠癌,整个过程可能持续1~2年。但是息肉和不典型增生阶段,患者多没有症状,需要靠定期的结肠镜检查来及时发现,并给予恰当的治疗,一旦发展到便血或肠梗阻症状,大多已属肠癌晚期。 “肠息肉不典型增生”是指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属于癌前病变的一种。因此一定要引起重视。 此外,大肠息肉分为五大类,即: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如果不予以早期治疗,绝大多数会变成大肠癌。 “宫颈上皮内病变” “宫颈上皮内病变”这个词一听好像和“宫颈癌”关系并不大,实际上“宫颈上皮内病变”距离宫颈癌,可能仅有一步之遥。 四川省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医师蔡健指出,宫颈上皮细胞在HPV病毒(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后,可从发生非典型增生再转变为宫颈癌。其中,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被认为是宫颈鳞癌的癌前病变。 这意味着如果不及时干预和治疗,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宫颈癌。 “乳腺非典型增生” 很多女性体检都检查出过“乳腺增生”,但如果在体检报告上出现“乳腺非典型增生”就要引起重视,距离乳腺癌可能仅一步之遥。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盛旺介绍,乳腺癌的发展过程有以下4步:乳腺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大多数女性都是生理性增生,不会癌变。但如果报告单上写的是非典型增生,就要注意了。 “胰腺上皮内瘤变” 如果在体检报告上出现“胰腺上皮内瘤变”,一定要引起重视,距离胰腺癌可能仅一步之遥。胰腺癌的癌前病变包括胰腺上皮内瘤变、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及黏液性囊腺瘤,它们的出现预示着胰腺癌的可能。 胰腺是深藏于腹部深处的腺体,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起病隐匿,当疾病进展可能才有明显症状。典型症状包括腹痛或腰背部疼痛、梗阻性黄疸以及体重明显下降等。 最后,虽然上述这些“癌前病变”距离癌症往往只有一步之遥,但它并不等于癌症。如果及时治疗干预也会有很大的可能逆转,避免走向癌症。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情况,一定要警惕,因为及时干预可能改变你的命运。 重视体检的同时,也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癌症预防。 你知道吗? 癌症也有“克星”!有些人天生自带“防癌体质”,连医生都忍不住点赞。研究发现,拥有这10个特征和习惯的人,癌症风险大大降低。哪怕只占3个,身体也能筑起一道“抗癌防线”! 快来看看,这10个让癌细胞“闻风丧胆”的特征,你中了几个? 癌细胞最“讨厌”1个身材 匀称的身材 癌细胞也有“怕”的时候!研究发现,匀称的身材竟是它的“天敌”,让癌症风险直接“大打折扣”!你的好身材可能就是最好的“抗癌药”! 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WHO)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自然》子刊《自然-通讯》上发表的研究表示,超重或肥胖的年龄越早,患18种癌症的风险就越高。 简单来说,成年人(18~40岁)如果超重或者肥胖的时间更长、程度更严重,而且年纪轻轻就开始肥胖了,那么得18种不同癌症的风险会增加。这些癌症包括子宫癌、肾癌、白血病、肝癌等等。特别是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吸烟者的头颈癌、膀胱癌,这几种癌症是首次被发现与肥胖相关。 癌细胞最“讨厌”2种饮料 无糖的茶和咖啡 如果你是无糖咖啡或无糖茶的忠实粉丝,那可真是赚到了——研究发现,这些饮品可能是癌细胞的“克星”。 2025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营养学期刊》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喝超过两杯无糖咖啡的人,得癌症的几率比那些完全不喝的人低5%,死于癌症的风险更是低了11%。要是喝无糖茶,效果更明显——得癌症的概率低6%,死于癌症的风险低16%。(一杯大概250毫升)。 当研究人员深入分析各类癌症时,发现了更惊人的细节。如果你爱喝不加糖的纯咖啡或茶,那可能等于给肺部穿了一件“防护服”。 具体来说,每天喝两杯以上不加糖的纯咖啡的人,得癌症的概率能降低22%,死于癌症的风险也降低21%。每天喝两杯以上无糖茶的人,呼吸系统癌症的风险能减少41%,死于癌症的风险也减少40%。 癌细胞最“讨厌”3个习惯 不碰烟酒、规律运动、健康睡眠 1. 不碰烟酒 烟酒均为1类致癌物。烟草包括吸烟、吸二手烟、无烟烟草以及各种烟草制品等;酒精包括所有含酒精的饮料饮品,与酒精饮料摄入有关的乙醛、含酒精饮料中的乙醇等。 癌细胞最怕你“滴酒不沾、烟灰不染”。远离烟酒能大幅降低癌症风险,让身体自带“防癌屏障”。 2. 规律运动 癌细胞最怕你“动真格”的!研究证实,运动能激活免疫细胞、抑制肿瘤生长,让身体自“带抗癌战斗力”。可能预防癌症的秘诀,就藏在你的脚步里! 2022年,一项发表在《国际行为营养与体育活动杂志》上,涉及5万多名中国人的研究发现,日常多做运动能降低得癌症的风险,包括整体患癌、肺癌和结直肠癌。 数据显示,与身体活动量最少的1/4参与者相比,身体活动量最多的1/4参与者: 整体患癌风险降低11%; 肺癌患病风险降低25%; 结直肠癌患病风险降26%; 其他类型癌症风险也略有降低。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最好每周至少从事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低于这个标准的人即被认为是身体活动不足。 同时,运动贵在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锻炼方式对于防癌、抗癌的意义不大。只有坚持长期运动,才能够真正起到提高身体免疫力、改善体质、防癌抗癌的效果。 3. 健康睡眠 好好睡觉就是不花一分钱且最简单的“抗癌神药”!今晚开始,早睡一小时,让癌细胞彻底“断电”! 2023年,期刊《癌症》上发布了一项关于国人的睡眠习惯的研究发现,睡眠时间过短与癌症风险升高密切相关。 ![]() 数据显示,睡得短的人得癌症的风险更高。跟那些每晚睡7~8小时的人比起来,每晚睡不到7小时的人得癌症的风险要高出69%。 还有,跟那些每晚睡6~8小时的人比起来,每晚睡不到6小时的人得癌症的风险要高出41%。 此外,对于午睡,跟那些午睡超过1小时的人比起来,那些从来不午睡的人得癌症的风险要高出60%。 睡眠时间是一个可改变的风险因素,良好的睡眠必须是每个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癌细胞最“讨厌”4种食物 西蓝花、豆制品、胡萝卜、蘑菇 1. 西蓝花 西蓝花是一个强有力的“防癌帮手”。2024年发表在《营养素》上一篇分析了超70万人的研究发现,多吃西蓝花有助于降低总体癌症风险。数据显示,多吃西蓝花,总体癌症风险能降低36%~11%。此外,西蓝花对一些特定部位的癌症也有好处,比如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生殖系统癌和乳腺癌。 2. 豆制品 2024年《营养素》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多吃豆制品或大幅降低癌症风险。其中大量摄入豆制品、豆腐、豆浆分别与癌症风险降低31%、22%、25%相关。 具体来说,每天增加150克豆制品,与癌症风险降低35%相关,每天增加100克豆腐,癌症风险降低32%,每天增加30克豆浆,癌症风险降低46%。 3. 胡萝卜 胡萝卜也是个好东西。2023年,《食品科学与营养学评论》发表了一项涉及470万名参与者的研究发现:每天吃点胡萝卜,可以有效降低癌症发病风险。与不吃胡萝卜的人相比,每周吃400克胡萝卜,可以将癌症风险降低20%,即使每个星期只摄入60克胡萝卜,也可以将癌症风险降低4%。 4. 蘑菇 2021年发表在《营养学进展》上的研究显示,吃蘑菇可降低患癌风险。与从不吃蘑菇的人相比,每天吃18克蘑菇的人患癌风险降低45%。尤其是日常爱吃蘑菇的人,患乳腺癌的风险会显著降低。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