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定要大量读书:读书和不读书,差的是整个人生

 政博 2025-06-20 发布于浙江
图片
《人民日报》有一组对比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个人阅读前后的区别。
第一张图片,一个人坐在小船上,旁边有一只鲸鱼的尾巴露出水面,他在想“咦,这是什么?”
第二张图片,这个人穿着潜水服潜入海里,看到了鲸鱼的整个身体,并用手去触摸鲸鱼的嘴巴,全面了解了鲸鱼的长相和习性。
这组漫画告诉我们:一个人在阅读前,看到的可能是浮于水面的一角,但阅读后,书本将带你触摸更多未知的美好。
海明威曾提出一个“冰山理论”。他说,“冰山之所以显得雄伟,因为它浮出水面的只有八分之一,八分之七在海里。”
而这个世界,也是如此。
要想探索世界更多未知的美好,读书是一个廉洁且效果最好的方式。
就像《认知觉醒》里面有句话说的:脚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视线不能触及的地方,文字可以。
01 读书让人拥有高密度的思考
查理·芒格,这个巴菲特的黄金搭档,就是一个超级热爱读书的人。
他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要带着一本书,这样即使是航班延误或者是什么别的情况耽误了,他也觉得没有关系,因为他可以坐下来读书。
他有一句名言:只要我手里有一本书,我就永远不会觉得浪费时间。
查理·芒格说他所认识的人当中,没有一个不是热爱阅读的人。
可见牛人之所以牛,不是没有道理的。
大量阅读让他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能探索世界发展的底层逻辑,从而启发深度思考,并与自己从事的工作相结合,碰撞出新的火花。
反观我们自身,工作以后还能定期抽时间看书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大部分的空闲时间都奉献给了电子产品。
于是被动浏览代替了主动思考,多巴胺代替了内啡肽。
长此以往,我们的人生就像是随波逐流的小船,无法自己掌握方向,更无应对风险的能力。
因此,读书和不读书,将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
俞敏洪说过一句话:不读书,人和猪还有什么区别。人之所以称为人,是因为人会思考,会借助工具。而读书,可以加深人的思考。
读书将会带给我们有益的思考,带领我们走向更好的人生。
02 读书是一门技术活
既然开卷有益,那我们是否不管什么书籍都应该拿来就读呢?
诚然不是的,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无法穷尽阅读每一本书,要想让读书的效益最大化,就应该有方法地读。
首先是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
所谓适合的,我认为一是自己感兴趣的,二是可以帮助解决问题的。
读感兴趣的书可以让我们广泛阅读一些书籍,拓展我们的视野,让兴趣逐渐变成专业,丰富我们的知识储备。
帮助解决问题的书则可以帮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满足我们的需求,自己马上就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好处,也会激励我们继续读下去。
第二是注重阅读后的思考和实践。
阅读如果只停留在表面,读过的内容将很容易被我们遗忘,等我们需要用到它时却怎么也记不起来。
但加入思考和实践的内容,将深深刻在我们的脑海里,随时为我们所取用。
正如《认知觉醒》里面所说:真正读好一本书,往往需要花费数倍于阅读的时间去思考和实践,并输出自己的东西——可能是一篇文章,也可能是养成一个习惯——这个过程比阅读本身要费力得多。
写在最后
读书是每个人都能获取的平等、希望和机会,如果你希望自己变得不同,那就持续阅读吧,用一生去探索阅读的奥妙,改变自己的人生。
以上,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