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方源于《伤寒论》,俗称“三黄泻心汤”,有泻三焦实火的功效,是火剂中的代表方。 《和剂局方》谓:此方可治“三焦积热之上焦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之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疽疖疮痍,及五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小儿积热”。 唐容川《血证论》中将此方列为治疗血病第一方。用于火热邪气所致的衄血、咳血、吐血、便血等血热妄行之证。 具体在使用方法上,《伤寒论》中将三味药以沸水浸泡片刻,去滓服用,取其寒凉之气以清泄无形之热,避其苦味之重浊以攻下。而在《血证论》中则用煎煮的方法,取其味厚力大以清泄血分之热。 所以虽然所用药物相同,但其服法不同,则其效果亦不同。 现在临床常用的中成药“一清颗粒”其主要成分即:大黄、黄连、黄芩。主要用于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日常生活中,多用于火毒血热所致的身热烦躁,目赤口疮,咽喉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咽炎,扁桃体炎等。 备注:此火剂,虚寒者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