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克农去韩练成家做客,与其妻子打个了照面:没想到七嫂深藏不露

 觉悟658 2025-06-20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李克农那天去韩练成家,本来就是一次普通的探望,谁都没料到,一顿饭的工夫,他的眼神突然变了,目光在厨房门口停了三秒,盯住了那个正在摆碗筷的女人。 然后,他笑了一下,说了句话:“嫂子这人,藏得太深。” 这话不是随口一说,也不是客套话。 这是李克农,一辈子干情报出身的人,说出来的。 1960年,韩练成正病着,李克农抽空去看他。 两人是老交情了,从战争年代就有联系。

那会儿,韩练成身体不太行,整天窝在家里养病,汪萍一直在照顾。 家里不大,一进门就能闻到饭香。 那天厨房里做的是红烧狮子头,味道特别冲,李克农一闻就说:“嫂子的手艺不简单。” 这时候,韩练成看着他笑了一下,说了一句:“你要真以为她就会做菜,那你可上当了。”李克农眉头一挑,眼神就变了。 汪萍也不避讳,边收拾边说:“这点手艺,是以前在南京跟叶老太太学的。”这“叶老太太”,不是普通人,她是国民党中统局局长叶秀峰的母亲。 李克农这下彻底坐不住了,筷子一放,整个人都靠前了。

他盯着韩练成,脑子里显然已经开始过往回忆。 他问了一句:“你说的……不会是那时候咱们在重庆被围追堵截那会儿?” 韩练成不点头也不摇头,只是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笑了一下。 这个动作,等于承认了。 汪萍这个人,说实话,外表一点也看不出有啥特别的,温温和和,说话也不多。 但她做的事,换成任何一个男人,未必能扛下来。

她跟韩练成认识是在1938年,那时候韩练成已经在蒋介石的军队里做了“内线”。 白天在国民党部队里指挥作战、开会,晚上把情报一点点地往延安送。 汪萍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慢慢成了他的“搭档”。 她不是简单的家属。 她要打点关系、看人眼色、做掩护、藏信件,还要学会怎么不留痕迹地处理那些来路不明的“侄子”“表弟”。 有一次,一个所谓的“亲戚”上门,汪萍看他眼神飘忽,说话绕弯,当场就明白,这人是组织派来的联络人。

她一句话都没多说,只是让他坐下吃饭,三言两语把该说的不该说的全绕了过去,等到晚上灯熄了,才悄悄把他带到后院交代任务。 她从来不问韩练成的“工作”,但她知道什么时候该递伞,什么时候该藏钥匙,什么时候该闭嘴。 最惊险的一次,是她在南京叶家做客。 那天她本来是去问个菜谱,结果正好听到屋里传来低声说话的声音,她一听就知道是叶秀峰在跟他母亲讲机密。 她站在门口,脚都僵住了。 要是被发现,她没有任何身份证明,立刻就能被抓。

但她没慌。 她退了半步,故意咳了一声,然后装作刚刚进来,一脸茫然地说:“老太太,厨房那边是不是糊锅了?”叶老太太出来一看,没发现问题,还夸她鼻子灵。 就这么一次小动作,她不仅躲过去了,还跟叶老太太的关系更近了一层。 1948年最严峻的时候来了。 韩练成身份暴露,组织让他立刻撤到香港。 这时候,汪萍站出来,她没有跟着走,而是选择留下来,继续“打掩护”。 她一边周旋于叶老太太和其他高层家属之间,一边秘密帮忙安排撤离路线。 她甚至亲自送了三个人出城,全程没有一次被怀疑。 她从不说自己做了什么,也不留下任何凭证。 但所有跟她接触过的人,都知道这个女人不简单。 1950年代后期,韩练成身体出了问题,逐渐从前线退下来。 那时候,他在家里养病,汪萍照顾得细致。 李克农去看他,就是在这段时间。 那顿饭吃到一半,李克农听完故事,整个人都沉默了。 他看着汪萍,说了一句:“嫂子你是真有本事。” 汪萍只是笑了笑,说:“都是为了让他活着回来。” 这句话,说得轻描淡写。 可谁都知道,在那个年代,能“活着回来”三个字背后,是多少心惊肉跳的夜晚。 后来,韩练成退休了,汪萍还是过她的日子,没人再提那些往事。 她也不愿意多说。 问得多了,她只说一句:“那都是过去的事,做什么不像做饭,火大了,糊了。” 1970年代后,汪萍身体越来越差,有时候会坐在阳台上晒太阳,一边削苹果,一边听着收音机。 邻居看见她,还以为她就是个普通老太太。 她从来没穿过军装,也没拿过勋章。 但她做的那些事,换成任何一个人,都得掂量掂量。 她的照片后来被贴在韩练成的纪念馆墙角,没有说明,也没有介绍。 只有一张她年轻时候的黑白照,眼神平静,嘴角微微上扬。 参考资料: 《韩练成传》,解放军出版社 《隐蔽战线风云录》,史党共中出版社 《李克农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 《红墙见证录:共和国将帅的故事》,人民日报出版 《中国共产党情报战线纪实》,新华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