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喻世明言:杨思温燕山遇故人,之六

 秋夜白露 2025-06-20
本篇是连载故事,欲了解前文请参见话题  #三言二拍(可选择顺序或倒序来调整文章排序),或在文章底部点击“上一篇”。若还想看其它故事,请关注公众号 #秋夜白露 。

话说杨思温陪着韩思厚找到了郑夫人的骨灰,韩思厚发誓终身不娶,郑夫人同意回故乡。韩思厚在回京路上收了旧仆周义。
回到金陵后,有一天,同僚苏掌仪、许掌仪说:“金陵土星观的观主刘金坛虽然是个女道士,但德行清高,我们不如同去观中做些功德,也好追荐令政(即追忆妻子)。”
思厚同意了,选好日子,三人一起来到土星观拜访刘金坛。
这刘金坛身穿道袍,庄严稳重,虽不施粉黛,依然国色天香,而且气质淡雅,超凡脱俗。
思厚一见,神魂颠倒,目瞪口呆。
行礼完毕,金坛吩咐准备做九幽醮,再请众官到里面去看灵芝。
三人一同进去,经过二清殿、翠华轩,从八卦坛房内转入绛绡馆,原来灵芝就在绛绡馆。
众人去看灵芝,只有思厚独自进入金坛的房间闲逛,只见明窗净几,摆满了各种玩物,书案上文房四宝齐全,压纸界方下露出一些纸。
思厚随手拿起来一看,是一首词,上面写着《浣溪沙》:
标致清高不染尘,星冠云氅紫霞裙。门掩斜阳无一事,抚瑶琴。虚馆幽花偏惹恨,小窗闲月最消魂。此际得教还俗去,谢天尊!

这首词分明道出了刘金坛尘缘未了,心不清静的事实。

韩思厚初见金坛的容貌,已经动了情,现在又看到纸上的词,更加爱慕。他也作了一首词,名为《西江月》,词中写道:

玉貌何劳朱粉,江梅岂类群花?终朝隐几论黄芽,不顾花前月下。冠上星簪北斗,杖头经挂《南华》。不知何日到仙家?曾许彩鸾同跨。

这首词称赞刘金坛的美貌乃是天生丽质,可惜不在凡尘,便是将来登了仙界,也希望能成眷属。

思厚拍手高唱这首词,金坛听到,变了脸色,焦躁地说:“这是什么道理?欺负我孤弱,扰乱我的观宇!快叫人备轿,我要去见恩官,和你理论。”

苏、许二人再三劝阻,金坛不同意。其实金坛被思厚说中了心事,无法面对,所以才是这种态度。

韩思厚从怀中取出金坛所作的词,让大家看,说:“观主不必生气,这首词是谁写的?”

吓得金坛无地自容,只得收起怒色,换了笑容,安排筵席,请众官共坐,饮酒作乐,全都不提做功德追荐的事情了。

酒席结束,这二人已经各自心生情愫,十分爱慕,大家尽醉而散。

这刘金坛原本是东京人,丈夫是枢密院冯六承旨。因为靖康年间,她和丈夫雇船避难,来到金陵。在淮水上,冯六承旨被冷箭射落水中身亡。他的妻子刘氏发愿,在土星观出家,追荐丈夫,朝野闻名,被任命为观主。

从此以后,韩思厚经常去刘金坛那里。

有一天,苏、许二掌仪凑钱备礼,在观中请刘金坛和韩思厚。

酒过数巡,苏、许二人劝思厚和金坛道:“哥哥既然和金坛相爱,这是前世的缘分。与其现在惹得外面议论纷纷,观主何不还俗?由韩掌仪请媒人下聘礼,你二人正式成婚,岂不美哉!”

思厚和金坛同意了他们的建议。

金坛还俗,思厚选好日子下聘礼,正式娶她回家成了亲。这二人,一个再不追荐丈夫,一个不再看顾坟墓。他们倚窗携手,惆怅地谈论心事。

成亲几天后,看守坟墓的周义久不见韩官人来上坟,便亲自到宅前打听消息。

他看到当值在门前,问道:“官人为什么久不来上坟?”

当值说:“官人娶了土星观的刘金坛做孺人,没空上坟。”

周义是北方人,性格直爽,听说后气愤不已。

正好撞见思厚出来,周义行礼后,责备道:“官人,你好忘恩负义!郑夫人为你守节而死,你怎么忍心另娶孺人?”一边骂,一边哭夫人。

韩思厚和刘金坛才刚新婚,唯恐面上不好看,喝令当值们把周义赶了出去。

周义闷闷不乐,回到了坟所。正值清明节,周义在夫人坟前哭诉。

晚上,周义睡到三更,郑夫人叫周义道:“韩掌仪住在哪里?”

周义把思厚忘恩负义娶刘氏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她:“官人现住在三十六丈街,夫人自去和他算账。”

夫人说:“我去找他。”

周义在梦中惊醒,一身冷汗。

且说思厚和刘氏新婚欢爱,在月下摆了酒,一同赏玩。

正在饮酒间,只见刘氏柳眉竖起,星眼圆睁,用手揪住思厚不放,说道:“你太对不起我了,还我命来!”

这身体虽然是刘氏,但声音却是郑夫人的。直吓得思厚无计可施,说道:“求贤妻饶恕。”

刘氏哪里肯放,正闹得不可开交,忽然苏、许二掌仪前来拜访思厚,却见刘氏揪住思厚不放。两人急忙上前,将这夫妻拉开。

思厚一脱身,便急忙走出,和苏、许二人商量,只有请笪桥铁索观的朱法官来救治。

法官见到刘氏后说:“这是冤魂作祟,无法治愈,只能劝解。”

刘氏用手打自己的嘴巴和脸,哭着告诉法官燕山的事情,又说:“希望法官慈悲作主。”

朱法官再三劝解:“此事只应做功德超度夫人,如果执意作祟,冒犯了天条,夫人难以承当。”

刘氏听了,哭着感谢法官:“我暂且退下。”

片刻后刘氏苏醒。法官写了一道符让刘氏吃下,又贴了一道符在房门上,然后告辞离去。当天晚上没有事情发生。

第二天,思厚带着香纸来到笪桥感谢法官,刚坐下,家里人来报,说孺人又中了邪。思厚再次请求法官一同前往家中救治。

法官说:“如果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将坟墓挖开,取出骨灰匣子,扔到长江中,才能平安无事。”

思厚只好按照法官所说的去做,招募了工人,挖开坟墓,取出郑夫人的骨灰匣子,带到扬子江边,抛入水中。从那以后,刘氏就平安无事了。

然而,难道负心人就没有天理报应了吗?思厚辜负了郑义娘,刘金坛也辜负了冯六承旨。

到了绍兴十一年,皇帝驾幸钱塘,官民百姓都跟随前往。思厚也带着家人离开金陵,来到镇江。

思厚因为想看看金山的美景,便租了一艘船,和妻子刘氏一起从江岸下船,行至江心,忽然听到船夫唱起《好事近》:

往事与谁论?无论暗弹泪血。何处最堪怜?肠断黄昏时节。倚门凝望又徘徊,谁解此情切?何计可同归雁,趁江南春色。

这正是韩思厚当年去到燕山,在韩国夫人宅中的屏风上,郑氏义娘题的词。

韩思厚大吃一惊,问船夫:“这首曲子是从哪里来的?”

船夫回答说:“最近有使者从燕山来,满城都在唱这首词,是一位打线婆婆从韩国夫人宅邸的屏风上抄录出来的。说是江南一位官员的妻子,姓郑名义娘,因贞节而死,后来她的丈夫私自将她的骨灰带回江南。这首词现在广为流传。”

思厚听了,如同万箭穿心,眼泪夺眶而出。

就在这时,忽然江中风浪大作,烟涛并起,异鱼出没,怪兽掀波,只见水中一人从波心涌出,头顶万字巾,一把揪住刘氏的云鬓,将她扔入水中。

侍妾高声喊叫:“孺人落水了!”

思厚急忙要去救,哪里还救得回来!

紧接着,又看到一位妇人,脖子上缠着罗帕,双眼圆睁,用手揪住思厚,拽他入水而死。

船夫想救也来不及,只能惆怅而归。

感叹古今,负义之人都会落得如此下场,将此事录于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