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雨天和晴天泡出的茶口感差异,主要与气温、湿度、气压等环境因素对茶叶、水以及冲泡过程的影响有关。以下是具体原因分析: ![]() 1. 水温差异 晴天:环境温度较高,烧水后散热较慢,更容易维持适合冲泡的温度(如绿茶需80℃左右,红茶需近沸水)。水温稳定,茶叶内含物质(如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析出均匀,茶汤口感更饱满。 雨天:气温通常较低,热水冷却更快,可能导致水温不足。例如冲泡红茶时,若水温低于90℃,芳香物质和糖类析出不充分,茶汤会显得寡淡。 ![]() 2. 空气湿度影响茶叶状态 晴天干燥:茶叶储存环境湿度低,茶叶含水量稳定,干茶香气物质保存较好,冲泡时更容易释放。 雨天潮湿:空气湿度高(尤其南方梅雨季),茶叶易吸潮,导致香气分子被水分子抑制(类似潮湿的饼干不脆)。此外,潮湿可能引发轻微发酵,改变茶味,如绿茶可能出现'闷青味'。 ![]() 3. 气压变化 雨天气压较低(尤其雷雨前),水的沸点会略微下降(如海拔每升300米,沸点降1℃)。虽然平原地带差异较小,但仍可能影响茶叶中高沸点芳香物质的释放,导致茶香不如晴天高扬。 ![]() 4. 水质变化 雨天降水量大时,自来水厂可能加大氯气消毒剂量,或水源本身浊度增加,影响水的软硬度与氯含量。硬水或含氯高的水会与茶多酚结合,使茶汤涩感加重、色泽变暗。 ![]() 5. 人体感官敏感度 阴雨天光线较暗,视觉上茶汤颜色显得更深;环境湿度高时,嗅觉对香气的捕捉能力减弱(类似'闻不到花香'),主观上会觉得茶味变淡。 ![]() 如何改善雨天泡茶效果? 1. 提高水温:用电水壶二次煮沸,或用保温性能好的壶(如陶壶)保持温度。 2. 温杯烫壶:冲泡前用热水烫遍茶具,减少环境温差。 3. 调整投茶量:湿度大时可适当增加10%茶叶,抵消香气不足。 4. 控制冲泡时间:雨天茶叶吸水速度可能变慢,可延长5-10秒出汤。 5. 储存防潮:茶叶用锡罐或抽真空保存,避免雨季吸湿。 ![]() 总之,晴雨天的差异本质是环境参数对'茶、水、器、人'综合作用的结果。 老茶客甚至能通过茶汤表现预判天气变化,这种微妙的互动也正是茶文化的趣味所在。 ![]() PS:私信好友一定要留下V信号码。届时我们会有客服联系您。不留号码的私信,平台设定规则:小编无法联系到您。 三仟沙【陆羽茶院】 分享好茶知识,创造好茶生活! 感谢您的关注! ![]() |
|
来自: 培训班背包 > 《茶道 瓷器 起居》